《南康天开图画楼》
时间: 2024-09-19 21:28: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康天开图画楼
——刘过
楼外烟波渺去鸿,
楼头庐阜翠摩空。
故知造物铺张巧,
不费丹青点染工。
赤壁江山横夜月,
辋川庭馆卧秋风。
祗今满地无图画,
尽在西湾杳霭中。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外,烟波浩渺,鸿雁远去;
在楼头,翠绿的庐阜与天空相接。
所以我知道大自然的造物多么巧妙,
不需要工匠的丹青与点染。
赤壁的江山在夜月下横陈,
辋川的庭院中,秋风轻轻吹来。
可如今满地都是没有图画,
这些美景尽在西湾的朦胧中。
注释:
- 烟波:指水面雾气氤氲,景色迷离。
- 渺:渺小,遥远的意思。
- 庐阜:山丘或山峦的意思。
- 造物:指自然界的创造。
- 丹青:古代绘画用的颜料,这里指绘画的技艺。
- 赤壁: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地点。
- 辋川:古代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指代自然美景。
- 杳霭:朦胧的雾气,形容视野模糊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赤壁:典出《三国演义》,是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的地方,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
- 辋川:指王维的诗作中提到的一个地方,与诗中写到的自然风光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子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个性。刘过在仕途上经历坎坷,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康天开图画楼》是刘过的一首佳作,透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色如烟波、庐阜、赤壁、辋川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体现了“造物”的巧妙与生命的丰富。而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历史的思索,赤壁和辋川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既指向了历史的辉煌,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既向往自由又对人事沧桑的无奈。通过自然与历史的对比,诗人仿佛在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往往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深邃。诗中“尽在西湾杳霭中”一句,暗示了一种隐秘而深邃的美,正如人生的哲理,往往隐藏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楼外烟波渺去鸿”,描绘了楼外的美丽景色,烟波浩渺,鸿雁飞去,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 第二联:“楼头庐阜翠摩空”,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意象,庐阜翠绿,仿佛在与天空相接。
- 第三联:“故知造物铺张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认为这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 第四联:“不费丹青点染工”,强调自然的美丽无需人力的渲染,反而更显得珍贵。
- 第五联:“赤壁江山横夜月”,通过历史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壮阔的景象。
- 第六联:“辋川庭馆卧秋风”,引入个人的感受,表现出一种闲适之美。
- 第七联:“祗今满地无图画”,感叹当下的现实,意境变得沉重。
- 第八联:“尽在西湾杳霭中”,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丹青”比喻艺术的创造,强调自然之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在“秋风”中赋予了人的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理思考,强调了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感受。
意象分析:
- 烟波:象征着无尽的思绪和远方的向往。
- 庐阜:代表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赤壁: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悲壮。
- 辋川: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杳霭:暗示着人生的复杂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壁”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的沧桑
C. 人生的哲理
D. 艺术的创造 -
“尽在西湾杳霭中”的含义是什么? A. 生活的美在于细节
B. 真正的美在于内心
C. 珍惜当下的生活
D. 反思历史的教训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轻松
C. 热爱自然与思考历史
D. 忧虑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过的《南康天开图画楼》则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刘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