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时间: 2025-01-06 15:2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 冒禹书 〔清代〕
几点轻云,数行旅雁,声声谱出凄凉。
看闲亭秋色,落叶如狂。
回首当年壮志,到今日难问行藏。
消受尽,青灯老屋,梦短更长。
郎当。萧萧白发,更心烦意乱,九曲羊肠。
只悲歌慷慨,似感山阳。
六尺堂堂何事?只赢得如此收场。
途穷泣,青衫泪,一样意难忘。
白话文翻译:
几片轻云,几行旅雁,声声都谱写出一片凄凉。
看那闲亭的秋色,落叶如狂风般飞舞。
回首往年壮志豪情,如今却难以寻问去处和归宿。
我受尽了这世事的摧残,青灯孤照,老屋空寂,梦却短暂而漫长。
郎当,白发萧萧,更是心烦意乱,九曲羊肠路途艰难。
只觉得悲歌慷慨,仿佛感动了山阳的悲壮。
六尺堂堂又有什么意义?只赢得了如此的结局。
途尽泪流,青衫湿透,依然难以忘怀。
注释:
- 轻云:指淡淡的云彩,象征着心情的轻盈与渺茫。
- 旅雁:指外出迁徙的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闲亭:指空闲的亭子,暗示着凄凉的环境与心境。
- 青灯老屋:青灯照耀着老旧的屋子,象征着孤独与无奈的生活。
- 九曲羊肠:形容曲折的小路,喻指人生道路的艰辛。
- 六尺堂堂:指一间六尺见方的小屋,表达了生活的狭窄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冒禹书,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的交融,风格独特,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年长之时,结合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往昔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在秋日的孤寂与内心的哀伤。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感伤情怀的古诗,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几点轻云,数行旅雁”便为整首诗的基调奠定了基础,轻云和旅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漂泊,令人倍感凄凉。随着“看闲亭秋色,落叶如狂”的描写,秋天的意象愈加明显,诗人通过落叶的狂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助与迷茫。
中间部分“回首当年壮志,到今日难问行藏”则是对往日理想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似乎在感叹,曾经的壮志如今已难以寻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人痛心。接下来的“消受尽,青灯老屋,梦短更长”描绘了孤独的生活场景,青灯与老屋的意象交织,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最后几句“途穷泣,青衫泪,一样意难忘”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往日青春的无尽怀念与无法释怀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点轻云,数行旅雁:轻云与旅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心情。
- 声声谱出凄凉:声音如乐谱般渗透出凄凉的情感,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 看闲亭秋色,落叶如狂:秋色与落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象征着人生的苍凉。
- 回首当年壮志,到今日难问行藏: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消受尽,青灯老屋,梦短更长:孤独的生活状态,青灯与老屋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无奈。
- 郎当。萧萧白发,更心烦意乱,九曲羊肠:郎当的呼唤与白发的描写,突出岁月的无情与内心的烦乱。
- 只悲歌慷慨,似感山阳:悲歌的慷慨与山阳的感叹,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 六尺堂堂何事?只赢得如此收场:对生活的反思,感叹人生的无奈与结局。
- 途穷泣,青衫泪,一样意难忘:最终的泪水与难忘的情感,表现出对往昔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声声谱出凄凉”,把声音比作乐谱,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落叶如狂,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青灯老屋,梦短更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轻云:象征着轻盈与无常,暗示人事如云,转瞬即逝。
- 旅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漂泊感。
- 秋色、落叶:秋天的意象,传达出无尽的凄凉与伤感。
- 青灯、老屋:表现出孤独的生活状态,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几点轻云”象征什么?
A. 伤感
B. 快乐
C. 忧伤 -
“青灯老屋”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温暖
B. 孤独
C. 幸福 -
诗中提到的“九曲羊肠”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人生旅途的艰辛
B. 美丽的风景
C. 富贵的生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的追忆。
- 《秋夕》by 杜甫:描写秋天景色,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诗词对比:
- 冒禹书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去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秋天的凄凉与孤独,而后者则多了几分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