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寿老登八十六岁,戊午六月十七日)》

时间: 2025-01-19 14:45:27

里中上大人谁大。

人上大、仁难作。

八十六翁闲处坐。

小生懒惰。

近来高卧。

忘却今朝贺。

甲申还是连珠麽。

剩有老人星一个。

白发朱颜堪婆娑。

灵光殿火。

昆明劫过。

角绮园黄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寿老登八十六岁,戊午六月十七日)

里中上大人谁大。人上大仁难作。
八十六翁闲处坐。小生懒惰。
近来高卧。忘却今朝贺。
甲申还是连珠麽。剩有老人星一个。
白发朱颜堪婆娑。灵光殿火。
昆明劫过。角绮园黄我。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地方,谁的地位最高?在人中,仁德之人难以成就。
八十六岁的老人悠闲地坐着,年轻人却懒惰。
最近我高卧不起,忘记了今天的祝贺。
甲申年还在连珠吗?只剩下那颗老人星。
白发苍苍,脸色红润,真是堪称娇媚。
灵光殿的火焰,昆明的劫难已过。
角绮园的艳丽景色让我陶醉。

注释:

  • 里中:指所处的环境或场所。
  • 大人:指地位高的人。
  • :德行、仁爱。
  • 懒惰:指不愿意劳动。
  • 甲申:指中国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老人星:古代天文学中指代老年人的星宿。
  • 白发朱颜:形容老人的白发与红润的面庞,意指虽老却仍然健康。

典故解析:

  • 老人星:在道教文化中,老人星象征着长寿与智慧,常被用来祝愿长寿。
  • 灵光殿:古代神话中的神圣殿堂,常与仙人和神灵相关联。
  • 昆明劫:指古代传说中的灾难,象征着经历过磨难而仍然存在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生态度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86岁生日之际,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长寿的庆祝。诗中既有对年轻人懒惰的批评,也有对自身长寿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玉案》是一首表现人生感悟的诗,诗中融入了对长寿的庆祝与对年轻人懒惰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开头以“里中上大人谁大”引入,提出了在社会中人的地位问题,接着通过“人上大仁难作”表达出仁德之人难以成就的无奈。诗人将自己与年轻人相对比,表现出对年轻人懒惰态度的不满,尤其在“近来高卧,忘却今朝贺”中,诗人透露出自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仿佛已不再在意外界的祝贺。

接下来的“甲申还是连珠麽”则引发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尤其是“剩有老人星一个”更是强调了生存的珍贵与孤独。最后几句通过“白发朱颜堪婆娑”将老人的形象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出对于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兼具感性与理性,表达出诗人对长寿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里中上大人谁大:探讨社会地位的高低。
  2. 人上大仁难作:反映仁德之人难以成就的现实。
  3. 八十六翁闲处坐:描绘老人的悠闲态度。
  4. 小生懒惰:批评年轻人的懒惰。
  5. 近来高卧:表明诗人懒于起身。
  6. 忘却今朝贺:对祝贺的漠然。
  7. 甲申还是连珠麽:感慨时间流逝。
  8. 剩有老人星一个:强调长寿的孤独。
  9. 白发朱颜堪婆娑:赞美老人的健康。
  10. 灵光殿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11. 昆明劫过:经历磨难的坚韧。
  12. 角绮园黄我: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连珠”,表示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
  • 对仗:如“白发朱颜”与“灵光殿火”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人长寿的庆祝与对年轻人懒惰的批判,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深刻思考,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星:象征长寿。
  • 白发朱颜:代表老年人的健康与活力。
  • 灵光殿:象征着智慧与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人星”象征什么? A. 青春
    B. 长寿
    C. 富贵
    D. 智慧

  2. “近来高卧”中“高卧”指什么? A. 睡觉
    B. 高兴
    C. 懒惰
    D. 打坐

  3. 诗中提到的“甲申”是指哪个方面? A. 时间
    B. 地点
    C. 人物
    D. 事件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但更侧重于豪放与饮酒之乐。
  • 《登高》:则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角度虽异,但情感内核相通。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