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 雨过苔花润》
时间: 2025-01-04 11:0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过残春远,晴天半入梅。
草根馀落照,花润只深苔。
山共朱帘捲,庭无蜡屐来。
翠钱流地满,珠靥照人开。
寂寂承残霤,青青绕废台。
唾茸宫壁在,残月照馀哀。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远去,雨过后,阳光透进梅树的枝叶间。草根上余下的水滴在阳光下闪烁,花朵在湿润的苔藓中显得更加鲜艳。山影与朱红色的帘子交相辉映,庭院里没有人来踏着蜡屐。翠绿色的细钱草在地上满满铺开,露珠在花瓣上闪耀,似乎在向人微笑。四周寂静,残余的雨水汇聚在深处,青翠的植物环绕着废弃的台子。宫壁上仍有湿润的青苔,而残月默默照耀着余下的哀愁。
注释
- 残春:春天的余晖,指春天已近尾声。
- 蜡屐:一种木质凉鞋,常见于古代,象征着春日游玩的人。
- 翠钱:指青翠的植物,象征生机与繁荣。
- 珠靥:形容露珠,带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 承残霤:承载着残余的雨水,形容环境的宁静和清新。
- 唾茸:指自然界的湿润与生机,表现出自然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活于宋代,是一位颇具才情的诗人,以描绘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末夏初,正是自然景色变化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雨后清新的夏日气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夏景》是一首描绘夏日雨后景象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诗人内心的感触。开篇以“雨过残春远”引入,展示了春天的逝去,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晴天半入梅”描绘出阳光透过梅树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诗中细致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一片清新湿润的环境,草根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生动地表现了雨后的生机。
“山共朱帘捲”一句则展现了山景与庭院的交融,朱红色的帘子与自然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寂寂承残霤”与“残月照馀哀”两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残春远”:春天已然结束,雨水洗净了尘埃,远去的春天让人感到惆怅。
- “晴天半入梅”:阳光透过梅树,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草根馀落照”:草根上的水滴在阳光下闪烁,生动地描绘出雨后的清新。
- “花润只深苔”:花朵在湿润的苔藓中显得更加鲜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山共朱帘捲”:山影与红色帘子交相辉映,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庭无蜡屐来”:庭院里无人来访,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 “翠钱流地满”:翠绿色的草地铺满了整个庭院,生机盎然。
- “珠靥照人开”:露珠在阳光下闪耀,似乎在妆点着人们的脸庞。
- “寂寂承残霤”:四周寂静,雨水的残余在安静的环境中流淌。
- “青青绕废台”:青翠的植物环绕着废弃的台子,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唾茸宫壁在”:湿润的青苔依然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 “残月照馀哀”:残月照耀着,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 拟人:露珠如同人一般在微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夏日雨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更新。
- 梅: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 草根: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生机。
- 朱帘:象征着温暖与人情。
- 翠钱:象征着繁荣与生机。
- 珠靥: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蜡屐”是什么?
- A. 一种凉鞋
- B. 一种帽子
- C. 一种器具
- D. 一种饰品
-
诗中描绘的“山共朱帘捲”表现了什么?
- A. 人的孤独
- B. 自然的美
- C. 战争的悲惨
- D. 人生的悲伤
-
诗中的“残月照馀哀”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 《山中留客》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展现出的是一种欢愉的心情;而《夏景》则是春天的结束与夏天的来临,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感浓烈;而刘辰翁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