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赠妓)》
时间: 2024-09-19 21:2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赠妓)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暖逼酥枝渐渐融。
双飞谁识蝶雌雄。
歌声已逐行云去,
花片偏来酒盏中。
眉月冷,画楼空。
酒阑犹未见情钟。
直须把烛穿花帐,
方见佳人玉面红。
白话文翻译:
春暖花开,柔软的树枝渐渐融化。
双飞的蝴蝶,谁能分辨雌雄?
歌声已经随着行云飘散而去,
却只见花瓣飘落到酒杯中。
眉月冷清,画楼空旷。
喝酒到尽兴时,却还没有见到情意绵绵。
必须点亮蜡烛透过花帐,
才能见到那位美丽佳人的红润面庞。
注释:
- 酥枝:指柔软的树枝,形容春天的新芽。
- 双飞谁识蝶雌雄:双飞的蝴蝶,谁能辨别雌雄,表现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繁盛。
- 歌声已逐行云去:形容歌声渐渐消散,像行云一样。
- 花片偏来酒盏中:花瓣轻轻飘落在酒杯中,寓意春天的美好与饮酒的愉悦。
- 眉月冷:形容月光冷清,暗示孤寂的情绪。
- 情钟:指情感的钟声,象征爱情的到来。
- 穿花帐:点亮蜡烛,透过花帐,象征着追求美好爱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才情出众著称,作品多描绘春日美景和人情世态,常流露出对生命和爱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万物复苏、生命繁盛之时。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交织,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鹧鸪天(赠妓)》是一首蕴含春意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首句“暖逼酥枝渐渐融”,描绘出温暖的春风使树枝上的冰雪慢慢融化,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双飞谁识蝶雌雄”,则以蝴蝶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同时也引申出对美好爱情的探寻。
“歌声已逐行云去,花片偏来酒盏中”,这两句中,歌声的消散与花瓣的飘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此时,酒盏中飘落的花瓣,不仅增添了饮酒的情趣,也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情感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个空旷的画楼和冷清的月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直须把烛穿花帐,方见佳人玉面红”,最后两句透出一种急切的期待,期待着在烛光下能见到那位心仪的佳人。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渴望,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暖逼酥枝渐渐融:春风暖和,温暖逼近,酥脆的树枝渐渐融化,描绘春天的温暖。
- 双飞谁识蝶雌雄:双飞的蝴蝶,谁能分辨雌雄,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美。
- 歌声已逐行云去:歌声随着行云飘散而去,表现时光流逝与美好瞬间的消逝。
- 花片偏来酒盏中:花瓣飘落在酒杯中,暗示春天的美好与饮酒的愉悦。
- 眉月冷,画楼空:月光冷清,画楼空旷,传达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 酒阑犹未见情钟:喝酒尽兴,却未见爱情的钟声,表达对爱情的期待。
- 直须把烛穿花帐:需要点燃蜡烛透过花帐,象征追求爱情的渴望与努力。
- 方见佳人玉面红:才能看到那位美丽佳人的红润面庞,表达强烈的心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暖逼酥枝”,将温暖与生命的复苏相联系。
- 拟人:通过“歌声已逐行云去”,赋予歌声以生命感。
- 对仗:如“酒阑犹未见情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对爱情的渴望展开,表现出生命的短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酥枝:春天的生命力,象征温暖和新生。
- 蝴蝶:爱情的象征,生动而美丽。
- 歌声:美好时光的流逝,瞬息万变。
- 花片:春天的美丽,饮酒的乐趣。
- 眉月:象征孤独与美好回忆。
- 酒阑:尽兴后对情感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春天象征是什么?
A. 收获 B. 生机 C. 寒冷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花片偏来酒盏中”意味着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对/错)
答案:
- B
- 春天的美好与饮酒的愉悦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情感。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爱情的渴望与人情世态。
诗词对比:
- 《鹧鸪天(赠妓)》与《春江花月夜》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春江花月夜》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沉醉,而《鹧鸪天》则是对爱情的向往与细腻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