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深红半面》

时间: 2024-09-19 21:23:42

深红半面。

一似墙头见。

草树池塘青一片。

独倚阑干几遍。

更谁绛袖朱唇。

火云相对英英。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半边面庞如深红色的花朵般娇艳,仿佛在墙头上轻轻一瞥。周围是碧绿的草木和清澈的池塘,仿佛一片青翠的天地。我独自倚着栏杆,目光游移,心中思绪万千。又是谁在那儿,身着红袖,唇色如朱?在火红的云彩映衬下,显得尤为英俊。正午时分的牡丹花开得灿烂,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却又不敢轻易靠近。

注释:

  • 深红半面:指女子脸庞的红润色彩。
  • 墙头见:形容女子的美丽可以轻易被看到,仿佛在墙头上显露。
  • 草树池塘:描绘周围自然环境的青翠。
  • 独倚阑干:表示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思绪万千。
  • 绛袖朱唇:形容女子的衣袖和嘴唇,色彩鲜艳。
  • 火云相对英英:火云映衬着女子的英姿,增强了她的美感。
  • 笑杀牡丹正午:牡丹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令人心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承天,号子纯,宋代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称,善于描绘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清平乐·深红半面》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追求生活的细腻与美感。本诗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开头的“深红半面”便直接引入了女主角的美丽形象,鲜艳的色彩与生动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接着通过“草树池塘青一片”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内心的宁静。

“独倚阑干几遍”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绪的纷乱,似乎在回忆或向往某个美好的瞬间。而后面“更谁绛袖朱唇”则引出另一位美丽的女性,形成了诗中人物的对比,突显了男主人公对于美的渴望和内心情感的波动。

最后两句“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将诗意推向高潮,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象征着美丽的短暂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向往与无奈。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女性之美的赞美,更深刻反映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流逝时间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红半面:直接描绘女子的美丽,鲜艳的颜色让人一见倾心。
  • 一似墙头见:让人联想到美丽的瞬间,仿佛在墙头上看到的那一刹那。
  • 草树池塘青一片:描绘出自然环境的郁郁葱葱,增添了诗的意境。
  • 独倚阑干几遍: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思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更谁绛袖朱唇:引出另一位女性,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火云相对英英:火云与女子相映成趣,增强了美感的对比。
  • 笑杀牡丹正午:牡丹的盛开象征着美丽的极致与短暂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面容比作“深红”,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 对仗:如“绛袖朱唇”与“笑杀牡丹”,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美的追求与珍惜,表达了对女性美丽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哀伤的情感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红:象征热烈、激情,代表女性的美丽。
  • 草树池塘: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心理状态。
  • 绛袖朱唇:象征女性的魅力和吸引力。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深红半面”指的是什么?

    • A. 女子的美丽
    • B. 自然风景
    • C. 诗人的心情
  2. 诗中提到的“草树池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美
    • B. 诗人的孤独
    • C. 牡丹的盛开
  3. “笑杀牡丹正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美的珍惜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清平乐·深红半面》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描绘,后者则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