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隘矣匹夫疾视,鄙哉主父倒行。
止酒看花溅泪,吹灯见月羞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眼痛而愤懑的情感。诗人自嘲视力差,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无能的男子,对“主父”(比喻那些行为不端的人)表示鄙视。面对美酒与花朵,止住饮酒的欲望,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在灯下看月亮,反而感到羞愧,因为明亮的月光映照出自己的无能与痛苦。
注释:
- 隘:狭窄、困窘,这里形容自己的视力。
- 匹夫:普通人,指代诗人自己。
- 疾视:看得模糊,眼痛。
- 主父:指主父偃,历史上以倒行逆施著称,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行为不端的人。
- 溅泪:流泪,形容因感动或伤感而流泪。
- 羞明:在明亮的灯光下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季高,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眼痛一月未愈之际,正值个人身体困扰与心境低落之时,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无能与社会现象的无奈与愤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首句“隘矣匹夫疾视”直接点明诗人因眼痛而视力模糊的现状,带有自嘲的意味。接着“鄙哉主父倒行”,借用历史典故,表明对社会上不道德行为的鄙视。第三句“止酒看花溅泪”,通过止酒与看花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眼泪流下不仅是对美的感伤,更是对生活的无能为力的情感宣泄。最后一句“吹灯见月羞明”,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感到极大的羞愧,这种羞愧不仅来自于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隘矣匹夫疾视:叹息自己视力差,感到无能为力。
- 鄙哉主父倒行:借古讽今,愤怒于社会的不正之风。
- 止酒看花溅泪:因伤感而流泪,止住饮酒的欲望。
- 吹灯见月羞明:在明亮的环境中,感到自己处于黑暗的羞愧。
修辞手法:
- 对比:止酒与看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 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与广度。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身无能与社会现象的不满,展示了个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匹夫:象征普通人,代表诗人的自我认知。
- 主父:象征不良行为的权力者,批判社会的不道德。
- 酒与花:象征美好与享乐,反衬诗人的无奈。
- 灯与月:象征光明与真理,反映诗人的羞愧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隘矣匹夫疾视”中的“隘”意为: A. 广阔
B. 狭窄
C. 迷茫
D. 光亮 -
“主父”指代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历史中的不良人物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敌人 -
“止酒看花溅泪”中,诗人因何而流泪? A. 因酒醉
B. 因花美
C. 因伤感
D. 因疲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两首诗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刘克庄的诗更突出个人的无能与社会的不公,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家国的关怀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