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湍送葬一首》

时间: 2025-01-17 09:13:09

幽室朝方闭,禅房夕已虚。

反虞儿草草,受吊女呱呱。

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

老夫诗与诔,泉下亦舌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澜湍送葬一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幽室朝方闭,禅房夕已虚。
反虞儿草草,受吊女呱呱。
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
老夫诗与诔,泉下亦舌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送葬时的情景。清晨,幽静的房间刚刚关闭,到了晚上,禅房却已空虚。回想起家人匆匆忙忙的情形,哭泣的女子在一旁呜咽。石碑上难以铭刻下生前的志愿,而荒废的庵堂则很少有人送车。老夫的诗与悼文,也将随着他入土,连泉下也没有声音。

注释:

  • 幽室:指安静的房间。
  • 禅房:指修行的房间,常用来指寺庙。
  • 反虞:反思、回想的意思。
  • 草草:匆忙的样子。
  • 受吊:接受吊唁。
  • 呱呱:形容哭泣声。
  • 石小:石碑小,指石碑难以记录。
  • 庵荒:指庵堂荒废。
  • 送车:送葬的车队。
  • 老夫:年老的人,作者自称。
  • 诗与诔:诗与悼文,表达怀念和悼念。

典故解析:

古代丧葬习俗中,送葬的仪式常常伴随着哭泣和思念,诗中提到的“受吊”和“送车”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表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和,号景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诗风质朴、沉郁,常表达对现实的深思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人生的晚期,可能是由于对身边人去世的感怀,借送葬的场景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作为诗人的自省。

诗歌鉴赏:

《澜湍送葬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对生前记忆的深刻思索。开篇的“幽室朝方闭,禅房夕已虚”,用简单的动作描绘出一日的流逝,暗示着时间的无情。随后的“反虞儿草草,受吊女呱呱”,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亲人送别时的匆忙与悲伤。尤其是“受吊女呱呱”,生动地勾勒出女性在丧礼上悲痛的情景,情感真实而深刻。

“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小小的石碑难以承载生前的志愿,荒废的庵堂几乎没有人来送行,体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无力与哀伤。最后一句“老夫诗与诔,泉下亦舌无”,则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诗人与悼文的存在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无声无息,诗人的声音在死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唤起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幽室朝方闭:早晨,安静的房间刚刚关闭,隐喻生者的孤独。
    2. 禅房夕已虚:晚上,修行的房间已经空虚,象征生者对逝者的追思。
    3. 反虞儿草草:回想起匆忙的情景,表达对逝者的无奈与悲痛。
    4. 受吊女呱呱:女人在一旁哭泣,体现哀悼的情感。
    5. 石小难镌志:小石碑难以铭刻生前的志愿,暗示逝者的成就无法永存。
    6. 庵荒少送车:荒废的庵堂,几乎没有人来送行,表现孤独的境遇。
    7. 老夫诗与诔:老者的作品也随着时间而消逝,暗示生死无常。
    8. 泉下亦舌无:在泉下也无法再发声,象征永远沉默的终结。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幽室”与“禅房”、 “草草”与“呱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石小难镌志”来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法铭记的无奈。
  •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人生价值的追寻。

意象分析:

  • 幽室:象征孤独与死亡。
  • 禅房:代表修行与内心的空虚。
  • 石碑:象征记忆与遗留的痕迹。
  • 庵堂:隐喻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室”指的是什么?

    • A. 一个安静的房间
    • B. 一座庙宇
    • C. 一片森林
    • D. 一个花园
  2. “石小难镌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 A. 志向
    • B. 意志
    • C. 记忆
    • D. 目标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友谊
    • B. 爱情
    • C. 生命的无常
    • D. 自然景色的描绘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刘克庄的《澜湍送葬一首》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刘克庄则是个人的哀伤。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刘克庄传》

通过以上各个部分的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澜湍送葬一首》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