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东武苏莒公家园中千叶白》
时间: 2025-01-04 09:24: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
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
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
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白话文翻译
千叶的花瓣团团盛开,直径已超过一尺,扬州的名品,旧时应该没有。
赏花的习俗自莒国传来,回忆起胡僧放置钵盂的情景。
在花丛底下留连,轻轻倾斜凿落的花瓣,瓶中捧着照亮浮屠的光影。
强将用绛蜡封住红色的花萼,憔悴无言的我却伤了这玉般的肌肤。
老朋友们都知道在林亭里,群中的草木又何必多加怀疑。
没有多少产业,只剩下残花和药草,多少功名也不过是旧日的鼎彝。
那繁盛的花朵不知世间的离别,美名新换了使君的诗篇。
明年再来观花时,剥去浮苞来养活一枝。
注释
- 千叶:指盛开的花瓣,通常形容花朵枝繁叶茂。
- 扬州绝品:扬州以其美丽的花卉而闻名,此处强调其珍贵。
- 莒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以花卉欣赏而著称。
- 移忆:回忆、追忆。
- 浮屠:佛教寺庙中的塔,象征着高洁与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曾任多职,弟弟苏轼亦为著名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晚年,表达了对花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借花喻人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千叶”的花朵为引子,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将花与人生哲理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花的美丽,反映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提到的“强将绛蜡封红萼”更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脆弱,尽管如此,作者依然期待着明年再来观花的美好时光,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叶团团一尺余:形象地描绘了盛开的花朵,展示出其绚丽多彩的状态。
- 扬州绝品旧应无:强调扬州花卉的珍贵,暗示作者对其独特之处的赞美。
- 赏传莒国迁钟虡: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增加诗的深度和文化感。
- 明年会看花尤好:展现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人生的美好,象征着珍贵的时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花的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叶:象征着繁华与美丽,代表着人生的美好时光。
- 浮屠:象征着佛教文化和精神的寄托,暗示着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叶”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草 -
苏辙的字是什么?
A. 子瞻
B. 子文
C. 子华
D. 子明 -
诗中提到的“明年会看花尤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期待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但苏辙更多强调了对美的向往与期待,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研究》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