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苍梧》

时间: 2025-01-19 15:58:21

秋林风爱晚,汀雁下参差。

月到山先隔,舟横天忽移。

吊湘谁作赋,哭楚绝援师。

泪拭先臣剑,君恩国士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泊苍梧
作者:黎彭祖 〔明代〕
秋林风爱晚,汀雁下参差。
月到山先隔,舟横天忽移。
吊湘谁作赋,哭楚绝援师。
泪拭先臣剑,君恩国士知。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树林在晚风中显得格外迷人,水边的雁群稀疏地飞落。
月亮照到山头却先被遮挡,船只横在水面上,仿佛瞬间就消失了。
为湘水之事,谁来吟咏赋诗?为楚国的援军,哭泣的人又在哪里?
我用泪水拭去先臣的剑,君主的恩德,国士们都应知晓。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梧:指苍梧山,古地名,象征悲伤与离别。
  • 汀雁:水边的雁,汀指湖边、岸边。
  • 月到山先隔:月光照到山上,但山的高峻使得光芒显得遥远且被遮挡。
  • 舟横天忽移:船只在水面上漂浮,似乎一瞬间就被移动。

典故解析:

  • 吊湘:湘水,指湘江,古人常在此吟咏怀旧之情。
  • 哭楚绝援师:楚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遇外敌入侵,援军失利使得悲伤情绪加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彭祖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先贤的怀念。


诗歌鉴赏:

《泊苍梧》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开篇的“秋林风爱晚”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未来的憧憬。

“吊湘谁作赋,哭楚绝援师”两句,使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湘水与楚国既是文化的象征,也是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最后两句“泪拭先臣剑,君恩国士知”则升华了全诗的情感,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责任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和谐,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深刻与动人,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林风爱晚:秋风吹拂着树林,显得特别迷人,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2. 汀雁下参差:水边的雁群飞落,稀疏而参差,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3. 月到山先隔:月亮照到山头,但因山的高峻而显得遥远,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触不可及。
  4. 舟横天忽移:船只在水面上漂浮,似乎瞬间就消失,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5. 吊湘谁作赋:对湘水的感伤,呼唤出历史诗人的责任。
  6. 哭楚绝援师:怀念楚国的悲剧,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悼。
  7. 泪拭先臣剑:用泪水拭去先贤的剑,表现了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8. 君恩国士知:强调国士应当铭记君主的恩德,传达出责任感与忠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林风爱晚,汀雁下参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月”、“船”、“泪”,构成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先贤的敬仰,展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林: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汀雁:象征孤独与离别。
  • 月亮:象征理想与追寻。
  • 先臣剑:象征历史的英雄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林风爱晚”中“爱晚”意指什么? A. 喜欢晚秋
    B. 讨厌晚秋
    C. 晚秋的美丽
    D. 秋天的结束

  2. “吊湘”指的是对哪个地区的怀念? A. 湘江
    B. 楚国
    C. 苍梧
    D. 江南

  3. 全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历史追思与家国情怀
    C. 个人情感
    D. 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泊苍梧》与《登高》: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登高》更突显了身世之感,而《泊苍梧》则更注重于国家情怀的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