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副说于贵筑遇天竺僧命作诗记之》

时间: 2025-01-19 21:49:37

不识人间字,遍寻中国泉。

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

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

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识人间字,遍寻中国泉。
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
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
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懂人间的文字,四处寻找中国的泉水。我的头发长得能有一丈,牙齿稀少却能活千年。山中开辟出居住的场所,船只在黑色的蜧烟中消失。绝食已经有多少天了,我坐得如此危险,却从未合眼。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不识:不认识。
  2. :这里指文字。
  3. 遍寻:到处寻找。
  4. :泉水,象征清泉、智慧。
  5. 发长能一丈:形容头发极长。
  6. 齿少:牙齿稀少。
  7. 千年:象征长寿。
  8. 山辟:山中开辟的地方,居住环境。
  9. 舟消:船只消失。
  10. 黑蜧烟:黑色的蜧是一种害虫,象征困扰。
  11. 绝餐:绝食。
  12. 危坐未曾眠:形容坐着感到危险,且没有入睡。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与苦闷,反映了对人间事物的无奈与对长生的渴望,其中的“绝餐”与“危坐”暗示了诗人面临生死的考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彭祖,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遇到天竺僧时,可能是表达对人生与长生的思考。作为一位修行者,面对世间繁华,诗人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对浮世的悔悟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吸引着读者。诗人用“不识人间字”开篇,立刻将读者引入一种疏离感,仿佛他已与世俗隔绝,寻求一种更高的智慧。接下来的“遍寻中国泉”,则象征着对真理和精神滋养的渴望。诗中“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长生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诗人既表现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生活的艰辛与困扰。最后一句“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则是对身心疲惫的直接表达,巧妙地将孤独、思考与生死的主题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识人间字:表达对世俗事物的无知与隔绝。
  2. 遍寻中国泉:象征对内心真理的追寻。
  3. 发长能一丈: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4. 齿少亦千年:将长寿与现实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
  5. 山辟居牙气:暗示诗人寻求隐逸生活,抵抗世俗的侵扰。
  6. 舟消黑蜧烟:象征诗人希望脱离现实困境。
  7. 绝餐知几度:表现出对生存状态的反思。
  8. 危坐未曾眠:传达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发长”和“齿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生命的悖论。
  • 象征:泉水象征智慧,黑蜧烟象征困扰,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世的超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孤独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智慧与清灵。
  2. :象征时间的流逝。
  3. 齿:象征衰老与生命的无常。
  4. :象征隐逸与宁静。
  5. :象征对自由的向往与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发长能一丈”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诗人的美貌
    B. 诗人的长寿与时间的流逝
    C. 诗人的烦恼
    D. 诗人的孤独

  2. 诗中提到的“黑蜧烟”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C. 诗人的快乐
    D. 长生不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孤独与哲理。
  2. 王维《竹里馆》: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黎彭祖的这首诗:两者都表现出对外界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黎彭祖则更强调对长生与智慧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歌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