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4 09:47:09

花影重帘初睡起,绣鞋着罢慵移。

窥妆强把绿窗推。

隔花双蝶散,犹似梦初回。

玉旨传宣呼女监,亲临太液池荷。

争将金弹打黄鹂。

台楼凌万仞,下有白云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花影重帘初睡起,绣鞋着罢慵移。
窥妆强把绿窗推。
隔花双蝶散,犹似梦初回。
玉旨传宣呼女监,亲临太液池荷。
争将金弹打黄鹂。
台楼凌万仞,下有白云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清晨醒来,慵懒地穿上绣花鞋,轻轻推开窗帘,透过窗户窥视自己的妆容。窗外的双蝶在花间飞舞,似乎如梦初醒。随后,皇上的旨意传来,呼唤女监前往太液池看荷花。她在这里争着用金弹(弹珠)去打那黄鹂鸟。高耸的台楼直插云霄,下方则有白云飘飞。

注释:

  • 重帘:厚重的窗帘,遮挡光线。
  • 绣鞋:刺绣的鞋子,象征女性的华丽与优雅。
  • 窥妆:偷偷查看妆容。
  • 双蝶:两只蝴蝶,象征美好与自由。
  • 玉旨:皇帝的旨意,玉是尊贵的象征。
  • 女监:宫中的女官,负责管理宫中事务。
  • 太液池:皇宫内的池塘,以荷花闻名。
  • 金弹:用金属制成的弹珠,可能用于打鸟。
  • 凌万仞:形容台楼高耸入云。
  • 白云飞:象征着悠闲自在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贵妃,清代诗人,身世较为神秘,作品多描绘宫廷生活以及女性的情感世界。她的诗风细腻,常表现出一种柔美的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盛世时期,宫廷生活充满了奢华与闲适。诗作通过描写女子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化。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描绘宫廷女子清晨生活的诗,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诗的开头“花影重帘初睡起”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还带着梦境的余温。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女子的慵懒与优雅,处于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时光之中。

“隔花双蝶散,犹似梦初回”一句,将梦境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传达了一种瞬间的美好与易逝的感慨。接下来的“玉旨传宣呼女监”,则突显了她作为宫廷女子的身份与责任,尽管身处华丽的环境,但也承载着权力的召唤,体现了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复杂地位。

最后的“台楼凌万仞,下有白云飞”,不仅描绘了高耸的台楼与悠然自得的白云,也象征着女性在高压的宫廷环境中所追求的自由与梦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宫廷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既有华丽的外表,也有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影重帘初睡起:描绘女子在花影摇曳的窗帘下醒来,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清晨。
  2. 绣鞋着罢慵移:女子优雅地穿上刺绣鞋,表现出她的慵懒。
  3. 窥妆强把绿窗推:她努力推开窗帘,偷看自己的妆容,暗含自我审视。
  4. 隔花双蝶散:窗外的蝴蝶在花间飞舞,象征着美好与自由。
  5. 犹似梦初回:这一刻如同梦境般美好。
  6. 玉旨传宣呼女监:皇帝的旨意传来,暗示社会地位与责任。
  7. 亲临太液池荷:女监被召至风景如画的太液池,展现了皇家生活的优雅。
  8. 争将金弹打黄鹂:展现女子的俏皮与乐趣。
  9. 台楼凌万仞,下有白云飞:描绘高耸的楼阁与悠然的白云,象征着追求自由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犹似梦初回”,将现实与梦境相融合。
  • 对仗:“隔花双蝶散,犹似梦初回”,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 拟人:用“花影”“双蝶”等意象,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生活与内心,表现出在华丽的宫廷生活中,女性既享受着美好与优雅,也不得不面对身份与责任的压力,反映出清代女性复杂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影:象征美好、柔情。
  • 绣鞋:代表优雅与身份。
  • 双蝶:自由与快乐的象征。
  • 玉旨: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太液池:自然与和谐的象征。
  • 白云:自由与梦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女子在清晨做了什么?

    • A. 睡觉
    • B. 穿鞋
    • C. 听音乐
  2. “玉旨传宣”中的“玉旨”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旨意
    • B. 女子的愿望
    • C. 朋友的邀请
  3. 诗中提到的“太液池”代表什么?

    • A. 一种饮料
    • B. 皇宫内的池塘
    • C. 一种美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的内心情感,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展现了男性的豪情与壮志,风格与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权贵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