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3:58: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渡潮生野火静,丛祠深对江波。
垂鬟接黛一青娥。
宝冠珠络,花帔贴银鹅。
估客往来争祷赛,隔船吹凤鸣鼍。
山低如带水如罗。
螭头黄绢,隐隐画双螺。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的渡口,潮水上升,野火寂静,丛林中的小祠堂深深地面对着江波。
一个青色的女子,垂着长发,眉如黛。
她戴着宝冠,佩戴着珠链,花帔轻罩着银色的鹅。
来往的商人们争着为比赛祈祷,隔着小船传来凤鸣鼍声。
山峦低矮如带,江水如罗绸般流淌。
螭头和黄绢隐隐约约,画着一对双螺。
注释:
- 潮生:潮水上升,指海洋或江河的潮汐现象。
- 野火:指野外的火焰,常用来形容宁静的环境。
- 丛祠:丛林中的小祠堂,供奉神灵的地方。
- 垂鬟:古代女子的发型,长发垂下。
- 宝冠珠络:华丽的头饰,装饰有珠子的冠冕。
- 估客:指商人,通常在水边活动的人。
- 鸣鼍:蝉鸣或蛙叫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典雅,常以自然为题材,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临江仙·其四》以晚渡的宁静场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诗中“晚渡潮生野火静”一句,生动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宁静与和谐,潮水的上升与野火的静止相对比,给人一种安宁而又富有生机的感觉。接下来的“丛祠深对江波”,则引入了人文景观,丛林中的小祠堂与江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尤其是“宝冠珠络,花帔贴银鹅”描绘的女子形象,既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接着“估客往来争祷赛”,将普通人的生活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体现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通过“山低如带水如罗”的比喻,巧妙地将山水的柔美与女性之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梦幻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渡潮生野火静:描绘傍晚时分,潮水上涨,野外的火焰静静燃烧,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丛祠深对江波:丛林中的小祠堂深深地面对着流动的江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垂鬟接黛一青娥:描写一位青色衣裳的女子,长发垂落,眉如黛色,给人以清丽脱俗的感觉。
- 宝冠珠络,花帔贴银鹅:女子的头饰和衣裳华丽,暗示她的尊贵与美丽。
- 估客往来争祷赛:商人们在此地来往,热闹非凡,体现出生活的繁忙。
- 隔船吹凤鸣鼍:船上传来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山低如带水如罗:山水如带,柔和如罗,表现出自然的柔美。
- 螭头黄绢,隐隐画双螺:最后的描写让人感觉到一种神秘的美,既有传统文化的象征,也增添了诗的韵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低如带水如罗”,形象地比喻山水的柔美。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工整,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与人文的意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波: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青娥:代表青春与美丽,暗示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 宝冠:象征尊贵与荣耀,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野火: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力量。
- 双螺:隐喻神秘与优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晚渡潮生野火静”中的“潮生”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河水上涨
- B. 海水上涨
- C. 火焰燃烧
- D. 风吹草动
-
诗中描绘的女子形象是怎样的?
- A. 穿着朴素
- B. 华丽美丽
- C. 年老
- D. 男人
-
“山低如带水如罗”中的比喻主要表达什么?
- A. 山水的高大
- B. 山水的柔美
- C. 山水的宁静
- D. 山水的危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的作品,写长江的奔流与历史沧桑。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毛奇龄的《临江仙》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毛奇龄更注重人文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奔放与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词研究》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