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其一
作者:黄庭坚 〔宋代〕
先皇凭玉几,末命寄元勋。
宾日行黄道,攀髯上白云。
四时成岁律,五色补天文。
不谓堂堂去,今为马鬣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先皇坐在玉制的几案上,留下遗命托付给元勋之士。
在吉日良辰中行走,像是攀登白云般高远。
四季轮回形成岁月的法则,五彩斑斓的图案象征着宇宙的奥秘。
没想到他如此威严地离去,现在却成了马鬣的坟墓。
注释
字词注释:
- 先皇:指已故的皇帝。
- 玉几:指用玉石制成的几案,象征尊贵。
- 末命:最后遗命,遗言。
- 元勋:指在国家大事中有贡献的人,通常是指功臣。
- 宾日:吉日良辰。
- 黄道:指黄道带,古代天文中认为的吉祥之路。
- 攀髯:形容高远的志向,像是攀登白云。
- 四时: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
- 五色:五种颜色,象征天地间的万物。
- 马鬣坟:比喻死后安息的地方,形容不如意的结局。
典故解析:
- "四时成岁律":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时间的把握。
- "五色补天文":出自《山海经》,指上古时代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传说,象征着创造和修复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个性,擅长用典,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为悼念王文恭公所作,表现了对故人的追思和哀悼。王文恭公是黄庭坚的好友,因其政绩和品德受到人们的尊重,因此诗中不仅有哀伤,还有对其功绩的赞颂。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通过对“先皇”遗命的追溯,展现了王文恭公在国家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开头两句以“先皇凭玉几”引入,既表明与皇权的关系,又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氛围。接着,诗人巧妙地运用“宾日行黄道”来形容王的高尚品德,突显了他的光辉形象。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故人的沉痛哀悼,同时也体现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云”、“四时”、“五色”,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马鬣坟”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生死无常的主题,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惋惜。
黄庭坚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对亡者的悼念,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皇凭玉几”:指已故的皇帝坐在玉制的几案上,象征权威与尊贵。
- “末命寄元勋”:指皇帝最后的遗命托付给功臣,强调其重要性。
- “宾日行黄道”:在吉日良辰中行走,表示尊贵和尊重。
- “攀髯上白云”:形容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四时成岁律”:四季的变化成就了时间的法则,暗示生命的循环。
- “五色补天文”:用五种颜色修补天空,象征创造与修复。
- “不谓堂堂去”:没有想到他如此威严地离去。
- “今为马鬣坟”:如今却成了简单的坟墓,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鬣坟”,把王文恭公的墓地比作马鬣,形象生动,蕴含深意。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白云”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文恭公的深切怀念,透过对他的赞颂,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几:象征权威和尊贵,代表皇室气息。
- 白云:象征高远理想,隐喻人生的追求与向往。
- 四时:代表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规律。
- 五色:象征宇宙的多样性与生命的丰富。
- 马鬣坟:象征死亡的平凡与无常,体现了人生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先皇”指的是哪位人物?
A. 现任皇帝
B. 已故的皇帝
C. 皇室成员
D. 政府官员 -
“四时成岁律”中的“四时”指的是?
A. 四个季节
B. 四个时辰
C. 四个方位
D. 四个节日 -
“马鬣坟”这一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永恒
B. 荣耀
C. 无常与惋惜
D. 成功与成就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挽词》:李白对友人的怀念与哀悼。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对比:
- 王文恭公挽词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对友人的怀念,但李白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黄庭坚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感和对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黄庭坚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分析。
- 《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代诗词的鉴赏和解析,适合深入学习。
- 《黄庭坚传》:详细介绍黄庭坚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