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陈寺丞》

时间: 2025-01-19 19:53:39

试邑来勾越,风烟复上游。

江潮自迎客,山月亦随舟。

海货通闾市,渔歌入县楼。

弦琴无外事,坐见浦帆收。

意思解释

余姚陈寺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试邑来勾越,风烟复上游。
江潮自迎客,山月亦随舟。
海货通闾市,渔歌入县楼。
弦琴无外事,坐见浦帆收。

白话文翻译:

来试探这座城市的情况,勾越的风光再度向我展开。
江水的潮汐自然而然地迎接着客人,山间的明月也随船而来。
海里的货物通往街市,渔民的歌声飘入县楼。
我弹琴无所事事,静坐下来就能看到港口的帆船慢慢归来。

注释:

  • :城邑,城市。
  • 勾越:指古代的勾越国,现今余姚一带。
  • 风烟:形容自然景色,风景如画。
  • 江潮:江水的潮汐。
  • 海货:海上的货物。
  • 闾市:街市,集市。
  • 渔歌:渔民唱的歌。
  • 县楼:县城的楼阁。
  • 弦琴:古琴或其他弦乐器。
  • 浦帆:港口的船帆。

典故解析:

  • 勾越:勾越是古代一个地方名,指浙江一带,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故事。
  • 江潮、山月: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常见于古代诗歌中,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担任余姚县令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美景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余姚陈寺丞》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的诗作,梅尧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余姚的山水人文,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诗中,江水、山月、渔歌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尤其是“江潮自迎客,山月亦随舟”,展现了自然的包容与美好,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诗人在“弦琴无外事”中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试邑来勾越”:表达了诗人对余姚的探索与向往。
    • “风烟复上游”:自然景色如画,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 “江潮自迎客”:江水在潮汐中自然而然地迎接来者。
    • “山月亦随舟”:月光伴随着船只,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海货通闾市”:描绘了繁荣的市集,商品丰富。
    • “渔歌入县楼”:渔民的歌声愉悦了县楼的气氛。
    • “弦琴无外事”:诗人心无旁骛,专注于音乐。
    • “坐见浦帆收”:静坐观看帆船归来,寓意生活的安宁与祥和。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潮”、“山月”比喻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融合。
    • 拟人:将江水和山月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
  • 山月: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海货:象征着繁荣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交融。
  • 渔歌: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人文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勾越”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苏
    • C. 福建
    • D. 安徽
  2. 诗中“江潮自迎客”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的场面
    • B. 自然的亲切感
    • C.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D. 旅行的劳累

答案

  1. A. 浙江
  2. B. 自然的亲切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王维的诗更偏向于哲理与深邃的思考,而梅尧臣的作品则更贴近生活,富有市井气息。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