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杯 次周清真韵》
时间: 2025-01-19 18:1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尉迟杯 次周清真韵
作者:吴湖帆
南陵路。傍曲水日暮行千树。云深艳说当时,花密娇生何处。丝杨细袅,偏绿惹春风拂烟浦。想忘机倦旅浮沈,片帆寻梦来去。回思画阁凝愁,嗟尘暗多妨,只省珍聚。指拍红牙温如玉,浑未罢箫吟凤舞。凭谁向芳茅绮结,慰离绪相逢一笑语。恐迷阳姹紫嫣红,又倾多少仙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陵的美丽景色,曲水边日落时万树成林,云雾深处似乎在述说往昔,花儿盛开娇美不已。细长的杨柳轻轻摇曳,春风拂过烟波浩渺的水面。诗人想要忘却旅途的疲惫,乘一叶扁舟在梦中徘徊。回想起那画阁中凝聚的忧愁,感叹尘世的纷扰让聚会变得珍贵。指尖轻拍着红牙,温暖如玉,似乎未曾停止箫声中舞动的凤鸟。谁能在芳草茅屋中结下情缘,慰藉离愁,笑语相逢?怕是迷失在阳光下的姹紫嫣红之中,又不知倾倒了多少仙侣。
注释:
- 南陵路:指南陵的道路,南陵在古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 曲水:弯曲的水流,指水的曲折流动。
- 云深艳:云层深厚而艳丽,形容景色。
- 丝杨:指细长的杨柳,形象生动。
- 忘机:忘却杂念,心境清明。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常用以指美好的回忆。
- 红牙:指红色的牙齿,通常形容美丽的面容或音律。
- 离绪:离别的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传达的离愁别绪、春日美景等都深受古诗词的影响,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年-1953年),字仲明,号秋水,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画家、诗人。其艺术风格受传统文化熏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诗词作品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吴湖帆的《尉迟杯 次周清真韵》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南陵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南陵的曲水和日暮,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给人以宁静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旅途的孤寂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倦旅浮沈”的感受,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与烦恼。
诗中对于自然的描绘极富生动性,尤其是“丝杨细袅,偏绿惹春风拂烟浦”,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半部分,诗人回忆往昔的画阁,感叹尘世的纷扰,表现出对聚会珍惜的态度,情感愈加浓厚。最后,诗人以“凭谁向芳茅绮结,慰离绪相逢一笑语”结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希望,既有对离别的感伤,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总体来看,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出吴湖帆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陵路:开篇引入地点,设定场景。
- 傍曲水日暮行千树:描绘日落时分的美好景象,带有诗意。
- 云深艳说当时,花密娇生何处:思绪回到往昔,寻问花儿的生长之地。
- 丝杨细袅,偏绿惹春风拂烟浦: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春天的气息。
- 想忘机倦旅浮沈,片帆寻梦来去:表达旅途的疲惫和对梦想的追寻。
- 回思画阁凝愁,嗟尘暗多妨,只省珍聚:感慨世事纷繁,珍惜相聚的时光。
- 指拍红牙温如玉,浑未罢箫吟凤舞:美好的回忆与音乐相结合,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凭谁向芳茅绮结,慰离绪相逢一笑语:对相逢的期待与离愁的抒发。
- 恐迷阳姹紫嫣红,又倾多少仙侣:最后以对美好事物的迷恋与对仙侣的幻想收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牙温如玉”将美与温暖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特征,增强了情感表现。
- 对仗:句式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旅途的反思与对相聚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陵:象征美好与宁静的地方。
- 曲水:代表着流动的时间与生活的曲折。
- 丝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画阁:代表着美好回忆与过往的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画面感,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A. 南陵路
B. 丝杨细袅,偏绿惹春风拂烟浦
C. 回思画阁凝愁 -
诗中提到的“红牙”比喻了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美丽的人物
C. 美好的音乐 -
诗人对“离绪”的态度是?
A. 忘记
B. 珍惜
C.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偶成》(朱熹)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吴湖帆的《尉迟杯》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但吴湖帆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个人体验,而韩愈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抒怀。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明显的差异,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吴湖帆画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