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访江鲸涛即席分得渡字》
时间: 2025-01-04 09:0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访江鲸涛即席分得渡字
—— 过春山 〔清代〕
绿阴深处。指流水孤村,抱琴微步。
古木吹香,丛篁滴翠,掩映短篱蔬圃。
谁识此中真意,应有沙边鸥鹭。
款蓬户。正注书初倦,石栏亭午。
挥麈。忘清暑。击剑高歌,狂态还如故。
栗里苔荒,竹溪烟冷,为问白云谁侣。
休负五湖秋事,归兴一竿风露。
君听取。渐棹歌声起,月明前渡。
白话文翻译:
在绿树成荫的深处,我指着那条流过孤村的小河,轻轻地抱着琴,缓步而行。
古老的树木散发着香气,竹林滴翠,掩映着矮篱笆和菜园。
谁能理解这里的真谛,河沙边应该有海鸥和白鹭。
我轻轻推开蓬门,正当我开始感到倦意,石栏旁正值午后。
我挥动着扇子,忘却了炎热的夏天。高歌击剑,狂放的情绪依然如故。
栗树林里苔藓荒凉,竹溪烟雾弥漫,想问白云,你的伴侣是谁?
不要辜负五湖的秋色,归来的兴致就像一根风露的竹竿。
听吧,渐渐传来歌声,月明之下我们划船渡过。
注释:
- 绿阴深处:指树木繁茂的地方。
- 孤村:指偏僻的村庄。
- 抱琴微步:轻轻地抱着琴,缓慢地行走。
- 沙边鸥鹭:指在沙滩边的海鸥和白鹭,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款蓬户:指轻轻推开蓬门。
- 挥麈:挥动扇子,以消暑。
- 白云谁侣:疑问白云的伴侣是谁,表达孤独感。
- 五湖秋事:指秋天的五湖风光。
- 渐棹歌声起:指在划船时,渐渐地听到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过春山,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意蕴深远而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江边,诗人因游览江水而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抒发了对宁静生活和自然景色的向往,同时也渗透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江边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开篇的“绿阴深处”即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流水孤村”、“古木吹香”、“丛篁滴翠”等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与自然的美感。诗人通过“谁识此中真意”的自问,引发读者思考自然的真实意义,同时也隐含了对孤独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则将目光转向个人的情感与体验。在“挥麈”、“击剑高歌”中,诗人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狂放,尽管环境宁静,但内心的激情依然澎湃。结尾的“渐棹歌声起,月明前渡”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赞美,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令人心向往之。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是清代诗词中一幅动人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阴深处:描绘静谧的环境,暗示诗人心境的宁静。
- 指流水孤村,抱琴微步:细腻描写诗人的动作,表现闲适的生活状态。
- 古木吹香,丛篁滴翠: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谁识此中真意:诗人自问,引发读者思考。
- 正注书初倦,石栏亭午:展现诗人生活的恬静与清闲。
- 击剑高歌,狂态还如故:表现诗人不受环境影响,依然保持激情。
- 栗里苔荒,竹溪烟冷:描绘环境的清幽,隐含孤独感。
- 休负五湖秋事:诗人不愿错过秋天的美好。
- 渐棹歌声起,月明前渡:结尾展现了与自然的合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谁侣”,以云比喻孤独。
- 拟人:如“古木吹香”,将植物赋予人的特性。
- 对仗:整首词结构严谨,运用对仗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反映出一种追求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阴:象征宁静与自然。
- 孤村:代表偏远与孤独。
- 鸥鹭: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书:代表知识与思考。
- 竹溪:象征清幽与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村”象征着什么?
- A. 喧闹的城市
- B. 偏僻的宁静
- C. 繁华的市场
- D. 旅游胜地
-
诗人用何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A.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
- B. 通过叙述个人经历
- C. 通过表达情感的诗句
- D. 通过问句
-
诗中提到的“白云”暗示了什么?
- A. 繁忙
- B. 友情
- C. 孤独
- D. 欢乐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体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而过春山则更为细腻悠然。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本诗相似,都描绘了理想化的自然景象,但陶渊明更加强调对世俗的逃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