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月夜看花作》

时间: 2025-01-06 13:19:59

掩柴门,步篱门。

夜色茫茫碧一痕。

微酣过别村。

梨花繁,李花繁。

错道溪昏月又昏。

风吹银浪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月夜看花作
掩柴门,步篱门。
夜色茫茫碧一痕。
微酣过别村。
梨花繁,李花繁。
错道溪昏月又昏。
风吹银浪浑。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我轻轻关上柴门,走出篱笆门。
夜色朦胧,湖水泛出一丝青色的痕迹。
微微醉意中,经过一个村庄。
梨花盛开,李花也盛开。
在小路上迷失了方向,月光在溪水上晃动,显得更加昏暗。
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

注释:

字词注释

  • :关闭。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 :走。
  • 篱门:篱笆做的门。
  • 茫茫:形容远景模糊的样子。
  • 微酣:微微醉意。
  • 别村:另一个村庄。
  • 梨花繁,李花繁:形容梨花和李花开得很旺盛。
  • 错道:走错了路。
  • 溪昏月又昏:形容小溪的水面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模糊。
  • 银浪: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月夜、花开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慨,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700年),清代诗人,字季常,号白庵,浙江人。陈维崧擅长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长相思 月夜看花作》作于清代,正值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夜晚看花的情景,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色、花朵、水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诗人在夜晚走出柴门,仿佛是走入了一个梦境般的世界,夜色朦胧,水面泛着青色的光影,令人产生无限遐想。诗中提到的梨花和李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在这种美好之中,又夹杂着微醉的孤独和对往事的回忆。

“微酣过别村”,暗示着诗人或许正经历着某种情感上的离别,或是对故乡的思念。在夜色中,走错了路,仿佛也暗示着人生中的迷茫与无助。最后一句“风吹银浪浑”,则通过自然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掩柴门,步篱门:诗人轻轻关闭柴门,走出篱门,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2. 夜色茫茫碧一痕:描绘夜晚的景象,水面上泛出的青色痕迹,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3. 微酣过别村:暗示诗人在微醉中经过一个村庄,可能是在回忆过去。
  4. 梨花繁,李花繁:描绘春天花开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5. 错道溪昏月又昏:在小路上迷失方向,月光和溪水的模糊,表达了诗人的迷惘。
  6. 风吹银浪浑:水面的波光在微风中摇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色、花朵等自然元素比作情感的寄托。
  • 拟人:将夜色、风等自然景象赋予感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梨花繁,李花繁”,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情感真挚且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夜色:象征着未知和神秘,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花朵:代表着生命和美好,暗含着对春天的向往。
  3. 溪水:象征流逝的时间和人生的旅程,反映出诗人的感情波动。
  4. :代表着变化和不确定,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有哪些? A. 桃花
    B. 梨花和李花
    C. 菊花
    答案:B

  2.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夜晚走出的? A. 明亮的夜晚
    B. 朦胧的夜晚
    C. 暴风雨的夜晚
    答案:B

  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迷茫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豪情与抒发;而陈维崧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思念,情感更为柔和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