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时间: 2024-10-02 14:34:22

腻红匀脸衬檀唇。

晚妆新。

暗伤春。

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

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

画堂深。

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晚妆新装下的娇美脸庞,鲜红的脸颊映衬着檀香般的唇色,显得格外动人。然而她的心中却暗藏着对春天的伤感。她手中捏着花枝,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等待一个人。窗外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月光,绣帘后面显得更加幽深。夜色沉沉,谁又能说得清她的心思呢?自从在绿窗前偷见了心上人后,她便一直憔悴至今。

注释:

  • 腻红:形容红润细腻的脸色。
  • 檀唇:檀木色的嘴唇,形容唇色红润。
  • 暗伤春:心中对春天的伤感。
  • 手捻花枝:手中玩弄着花枝,表现出她的闲情逸致。
  • 眉颦:眉头皱起,表示忧愁。
  • 连理:指两棵树紧紧相连,比喻情感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苏轼流亡期间,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与困顿。他在词中通过描绘女子的妆容与心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开头的“腻红匀脸衬檀唇”以鲜明的色彩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展现了她在春天的妆容与情感。接着,词人通过“暗伤春”和“谁会两眉颦”传达出一种隐隐的忧伤,仿佛春天的美丽与心中的苦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连理带头双”,暗示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向往,而“留待与个中人”则透露出对心上人的思念。后面的“淡烟笼月绣帘阴”描绘出夜晚的幽静,增添了一种神秘感,使人不禁思索这位女子的情感世界。最后两句“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出因思念而憔悴的心情,体现了苏轼对爱情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的美丽与忧愁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那种对爱的渴望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腻红匀脸衬檀唇”:描绘女子的美丽,红润的脸和檀香色的嘴唇相得益彰。
    • “晚妆新”:指女子刚刚化好的妆。
    • “暗伤春”:女子内心对春天的伤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
    • “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表现她的闲情和忧愁,渴望有人理解她的心情。
    • “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暗示对爱情的期待。
    • “淡烟笼月绣帘阴”:描绘夜色的静谧与神秘。
    • “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表达她的情感孤独。
    •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思念的苦楚使她憔悴,展现了对爱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唇比作檀木,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的字数和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谁道,系得人心”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主题思想: 这首词主要探讨了爱与思念的主题,通过对女子美丽与忧愁的描绘,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深邃。它反映了人在爱情中常常面临的矛盾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腻红:象征女子的娇美与活力。
  • 檀唇:代表温柔与妩媚。
  • 花枝:寓意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 淡烟笼月:象征孤独的情感与夜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腻红匀脸衬檀唇”中的“腻红”指的是什么?

    • A. 眼睛
    • B. 脸色
    • C. 头发
    • 答案: B
  2. 词中提到的“暗伤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答案: B
  3.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中,‘偷见’表现了什么?

    • A. 期待
    • B. 隐秘
    • C. 拒绝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苏轼的《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探讨了爱情的细腻与复杂。苏轼的词更加注重描绘外在的美与内心的忧伤,而李清照则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更加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苏轼集》,中华书局
  • 《词源》,王力编著
  • 《宋词三百首》,古典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