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
苏轼 〔宋代〕
为余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写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的,表达了对他们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诗中提到的“瑞草桥旁的老人”象征着长者的智慧和经验,而“红带”则表明他们的身份和气质。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新春的气息。
注释
- 余:我,这里指诗人苏轼。
- 殷勤:热情周到的款待。
- 瑞草:象征吉祥的草,寓意美好的事物。
- 红带:指佩戴的红色带子,表示身份或节日的装饰。
- 华发:白发,象征年长和智慧。
- 白醪:白酒,泛指美酒。
- 新春:春天刚开始的时节,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
典故解析
“瑞草桥”并非历史上的真实存在,而是诗人用来象征良好的环境和气候。诗中提到的“老人”,可能暗指那些有智慧的人,或是长辈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人生的成熟阶段,内心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借助对朋友的款待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春天的欣赏。诗的前两句将重点放在对朋友的热情接待上,体现了苏轼的好客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瑞草桥边老人”形象生动,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生活智慧的向往。接下来的“红带雅宜华发”,通过对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友人身份的高贵和他们的精神面貌。最后一句“白醪光泛新春”则以酒喻春,寓意着新的开始和生活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的热烈欢迎,又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余远致殷勤:我为了你们的远道而来而表示热情的款待。
- 瑞草桥边老人:指在瑞草桥旁边的长者,象征智慧和经验。
- 红带雅宜华发:佩戴红带的长者,显得端庄大方,白发则增加了他们的气质。
- 白醪光泛新春:白酒在春光中闪烁,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和酒相提并论,表现了生活的美好。
- 对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瑞草:象征着吉祥、幸福的事物。
- 红带:象征身份、地位和节日的喜庆。
- 华发:体现出智慧和经历的象征。
- 白醪:象征美酒,暗示生活的丰盛和快乐。
- 新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李白
- C) 苏轼
- D) 杜甫
-
“瑞草桥边老人”中的“老人”象征什么?
- A) 年龄
- B) 智慧
- C) 友谊
- D) 春天
-
“白醪光泛新春”的意思是什么?
- A) 白酒在春光中闪耀
- B) 春天到了
- C) 美好的生活
- D) 长者的祝福
答案
- C) 苏轼
- B) 智慧
- A) 白酒在春光中闪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忧愁和思念之情,而苏轼的这首诗则显得更为温暖和乐观。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