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圭墨》
时间: 2025-01-14 10:5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廷圭赝墨出苏家,
麝煤漆泽纹乌靴。
柳枝瘦龙印香字,
十袭一日三摩挲。
刘侯爱我如桃李,
挥赠要我书万纸。
不意神禹治水圭,
忽然入我怀袖里。
吾不能手抄五车书,
亦不能写论付官奴。
便当闭门学水墨,
洒作江南骤雨图。
白话文翻译
廷圭的赝品墨水出自苏家,
其麝香和煤漆的光泽如同黑色靴子。
柳枝如龙般纤瘦,印着香气四溢的字,
我一日之内反复摩挲十次。
刘侯对我如同对待桃李,
挥手赠与我万纸书信。
没想到神禹治水的圭,
竟然突然出现在我的怀袖里。
我不能手抄五车的书籍,
也无法写论文交给官奴。
于是我决定闭门学水墨,
洒下如江南骤雨般的图画。
注释
- 廷圭:古代一种测量工具的名称,象征着权威和智慧。
- 赝墨:指假冒的墨水,这里暗示艺术和真伪的关系。
- 麝煤:一种黑色的油漆,形容墨水的深色。
- 摩挲:反复触摸,形容对书法或字句的珍视。
- 刘侯:指一位名士,可能是对友人的称呼。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代表着治理和权威。
- 五车书:古代形容书籍众多,意指学识渊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及文学家。其诗风清新淡雅,善于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推崇李白的豪放,同时又受王维的影响,讲究意境。
创作背景
《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圭墨》创作于黄庭坚与好友交流之际,反映了他对艺术和书法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对墨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清晰的层次与节奏感使得整首诗韵律优美。诗的开头以“廷圭赝墨出苏家”引入,展现了作者对墨水的关注和对艺术品质的追求。通过“麝煤漆泽纹乌靴”,诗人描绘了墨水的色泽与质感,这不仅是物质的描述,也是情感的投射,暗示了艺术创作的严谨与细腻。
接下来诗中“柳枝瘦龙印香字”以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书法的灵动与优雅,柳枝和龙的结合,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诗人对刘侯的赞美,揭示了友谊的价值与书信的传递,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联结。
最后,黄庭坚以“吾不能手抄五车书,亦不能写论付官奴”自谦,表现了对自身能力的真实认知,转而选择“闭门学水墨”,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结尾,诗人将水墨画与江南骤雨相结合,暗示着他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追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清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廷圭赝墨出苏家:开头即指向具体的物品,展示对墨水来源的关注。
- 麝煤漆泽纹乌靴:用色彩和质感描绘,增强了视觉效果。
- 柳枝瘦龙印香字:柳枝的纤细与龙的灵动融合,象征书法的灵气。
- 十袭一日三摩挲:强调了对墨水的珍视与反复琢磨。
- 刘侯爱我如桃李:表达友谊的深厚与对方的关心。
- 挥赠要我书万纸:友情的表现,传递了文人之间的情感。
- 不意神禹治水圭:神禹的典故引入,象征着权威与智慧的意象。
- 忽然入我怀袖里:意外之喜,表现诗人对创作的热爱。
- 吾不能手抄五车书:自谦之语,坦诚自己的局限。
- 亦不能写论付官奴:对世俗的反思,表达对官场的不屑。
- 便当闭门学水墨:决意潜心创作,体现了诗人的追求。
- 洒作江南骤雨图:用江南的气象比喻自己的创作,展现诗人的豪情与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枝比作龙,形象生动。
- 拟人:墨水被赋予了感情和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
- 对仗:如“十袭一日三摩挲”与“闭门学水墨”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艺术和友谊的热爱,以及在面对自我局限时的谦逊和对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不仅有对墨水、书法的细腻描绘,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廷圭:象征智慧和权威,反映古代文化背景。
- 柳枝:代表柔美与灵动,富有自然的气息。
- 神禹:象征治理与领导的能力,寄托了对理想的追求。
- 水墨:象征艺术创作,具有文化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廷圭”指什么? A. 一种墨水
B. 一种测量工具
C. 一种书法风格
D. 一种文人 -
诗中提到的“刘侯”与作者的关系是什么? A. 竞争对手
B. 朋友
C. 学生
D. 家族 -
诗人选择“闭门学水墨”的原因是什么? A. 不想与人交往
B. 追求艺术的深度
C. 感到无聊
D. 想要逃避现实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江南美景与情感交织的画面。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黄庭坚 vs. 苏轼
- 黄庭坚: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诗风清新。
- 苏轼:更倾向于豪放奔放的表达,诗中常有历史与政治的感慨。
对比两位诗人的作品,黄庭坚的诗更显细腻与情感,而苏轼则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两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文精神。
参考资料
- 黄庭坚研究文献
-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生平与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黄庭坚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