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烟轻雨小》

时间: 2025-01-19 19:49:45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

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

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意思解释

清平乐·烟轻雨小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原文展示: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白话文翻译:

烟雾轻薄,细雨稀少,紫色的小路上香气和尘土都少了。谢家那位客人,池塘边已经长出了绿草,昨夜的红梅却先行凋谢。顺便写下新诗,重新寻觅那杨柳的美好时光。春寒过后已是大半,几次花信又寄来时光。

注释:

  • 烟轻:指烟雾轻薄。
  • 紫陌:指紫色的小路,古代指的是风景如画的道路。
  • 香尘:香气与尘土,意指路上的气息。
  • 谢客:指谢家(谢安)招待的客人。
  • 池塘:指水面,生长绿草的地方。
  • 红梅:指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旋题:重新写作。
  • 罗带:指古代女子佩戴的带子,象征柔美。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好时光。
  • 花信:指花开的信号,象征春意的到来。

典故解析:

“谢客”一词源于谢安,表达了对高洁友谊的向往;“红梅”则常作为春天的象征,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丽。“杨柳”则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代表了春天的重新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989年-1059年),字善绳,号少堂,北宋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他的词多描写自然景物、闲适生活,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春季,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要借此表达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烟轻雨小》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开篇“烟轻雨小”,描绘了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展现了春天初来的柔和气息。“紫陌香尘少”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恬静,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雅的乡村场景。接下来的“谢客池塘生绿草”,则通过对谢家客人情景的描绘,引发了对春天生机的思考。

然而,随着“一夜红梅先老”的出现,诗人显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梅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不常在。接下来的“旋题罗带新诗”,则是诗人试图通过诗歌来捕捉和留住这稍纵即逝的春光。最后,“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感叹春寒的漫长和花开的期待,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如“烟”、“雨”、“红梅”、“杨柳”等,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轻雨小:描绘了细雨轻盈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2. 紫陌香尘少:表现出路上香气稀少,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3. 谢客池塘生绿草:描绘了谢家池塘旁绿草如茵的生机,象征春天的到来。
  4. 一夜红梅先老:通过对红梅凋谢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5. 旋题罗带新诗:诗人借写新诗来捕捉春天的美好,体现出一种创作的渴望。
  6. 重寻杨柳佳期:渴望重温往日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7. 强半春寒去后:感慨春寒漫长,显现出时间的无情。
  8. 几番花信来时:期待花开的信号,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梅先老”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易逝。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朦胧与柔和。
  • :象征滋润与生机。
  • 红梅:象征春天的美丽与脆弱。
  • 杨柳: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紫陌香尘少”中的“紫陌”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紫色的小路
    c) 一种鸟类
    答案:b

  2. “一夜红梅先老”中的“红梅”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美好事物的易逝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3. 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不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均以细腻著称,晏的词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而李则更多关注情感的表达。
  • 晏几道 vs. 苏轼:晏的词多描写春天的景象,而苏轼的词则常融入人生哲理,展示更广泛的情感层面。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词的世界:宋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