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初拈霜纨生怅望》
时间: 2025-01-19 19:5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初拈霜纨生怅望
作者:晏几道
初拈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怅惘。初秋时分,诗人轻轻拿起霜纨,心中生出一丝忧愁。隔着树叶,听到黄莺的歌声,仿佛在学着秦娥的曲调。午后小憩醒来,懒散地享受着片刻的宁静。双纹的翠帘随寒风荡漾,像是铺开了波浪。雨过天晴,苹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水面泛起涟漪。细腻的荷花,泪水般的脸庞与我对视,似乎在诉说心中的愁苦。新月依傍着绿云斜挂天边,弯曲的形状正是我愁眉的样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纨:一种轻薄的丝织品,此处象征秋天的清冷。
- 怅望:心中怅惘的期待或思念。
- 莺声:黄莺的叫声,代表春天的生机。
- 秦娥:古代著名的女歌手,代表优雅的音乐。
- 翠簟:绿色的席子,象征清凉。
- 脉脉:细腻而绵长的情感。
- 泪脸:形容荷花的娇嫩,如泪般的柔情。
典故解析
“秦娥”出自《乐府诗集》,是古代美人之一,常用来比喻绝美的歌声和婉约的情感。此处用以增强词的音乐感和抒情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7—1051年),字千之,号希逸,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柔美的意境,情感深邃,代表了宋代词的高峰。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初拈霜纨生怅望》创作于秋季,诗人正值中年,内心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交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晏几道的《蝶恋花·初拈霜纨生怅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感慨的深刻体悟。开头的“初拈霜纨生怅望”便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霜纨的提及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词中的音韵和节奏感极强,特别是“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通过黄莺的歌声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接下来的“午睡醒来慵一饷”,则表现了午后的惬意与慵懒,让人感受到一丝宁静。然而,在这份宁静中,诗人又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惆怅。
“雨罢苹风吹碧涨”一句,描绘了秋风吹拂的景象,水面波光粼粼,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最后的“弯环正是愁眉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新月的形状比喻自己的愁苦,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拈霜纨生怅望:初次拿起霜纨,内心涌起怅惘之情。
-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隔着树叶传来的黄莺歌声,仿佛在模仿秦娥的优美唱腔。
- 午睡醒来慵一饷:午后小憩醒来,懒散地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 双纹翠簟铺寒浪:双纹的翠帘随寒风荡漾,像波浪一样铺展开来。
- 雨罢苹风吹碧涨:雨过天晴,轻风吹拂,水面泛起涟漪。
-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细腻的荷花,泪水般的脸庞与我对视,似在诉说愁苦。
- 斜贴绿云新月上:新月斜挂在绿云之上。
- 弯环正是愁眉样:新月的弯曲形状正如我愁眉的样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月比作愁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荷花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词的生动性。
- 对仗:如“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示了宋代词人的艺术特点与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纨:象征秋天的清冷与孤独。
- 莺声: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翠簟:象征清凉与宁静。
- 荷花:象征纯洁与柔情。
- 新月:象征愁苦与思念。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充满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下列哪个意象在词中用来比喻诗人的愁眉?
- A. 荷花
- B. 新月
- C. 莺声
- D. 霜纨
-
填空题:词中提到的“隔叶莺声,似学__唱”中,所指的美人是__。
-
判断题: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对/错)
答案
- B
- 秦娥;秦娥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诗词对比
- 晏几道与李清照的词:两位词人都擅长抒发细腻的情感,但晏几道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关注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晏几道生平与词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