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悼山谷五首 其二
人间识与不识,为君折意消魂。
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世人之间,有些人识得真谛,有些人却不识,为了你,我愿意放弃一切,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思念。我独自一人进入无声的禅境,静静地体悟着“阿”字的法门。
注释:
- 识与不识:指对真理的认识与不了解。
- 折意消魂:折磨心意,令人心神俱疲。
- 三昧:佛教中的一种静心状态,意指深度的冥想与领悟。
- 阿字法门:指佛教的“阿”字,象征着开始与真理的启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德洪,宋代高僧,专注于禅宗思想的传播与实践,以其深厚的禅学造诣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他对生命与真理的探索。
创作背景:
《悼山谷五首》是在德洪对一位友人的追思之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思想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存在与真理的思考。开篇即以“人间识与不识”引入,表明了对世人认知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生命中所面对的选择与迷惑。接下来的“为君折意消魂”,表达了作者因友人离世而心痛的情感,表现出了对逝去友谊的惋惜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则转向了内心的宁静与领悟,体现了作者在悲痛中寻求内心的平和。这里的“无声三昧”与“阿字法门”不仅是禅宗的概念,更是作者在悲伤中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与理解。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从世俗的痛苦到内心的平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识与不识:描绘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的不同境遇,强调了认知的差异。
- 为君折意消魂: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心痛已久,意志消沉。
- 独入无声三昧:表现了作者在痛苦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决心,追求禅境。
- 同闻阿字法门:表达了在静默中领悟生命真理的境地,体现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融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识与不识”,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禅境比作“无声”,体现内心的宁静。
- 意象:通过“阿字法门”传达深邃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怀念与生命真谛的思考,表达了在悲伤中寻求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禅宗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间:象征着世俗生活与人际关系。
- 三昧:代表深层的内心宁静与智慧。
- 阿字:象征着佛教的开端与真理的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人间识与不识”中识与不识的对比意在表达什么?
- A. 人们的不同命运
- B. 对真理的不同理解
- C. 友谊的深浅
- D. 生命的长短
-
“独入无声三昧”中的“三昧”指的是什么?
- A. 迷惑状态
- B. 深度冥想
- C. 热闹场所
- D. 朋友聚会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寄托。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对历史的追思中,体现了孤独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与背景。
- 《禅宗诗歌研究》:对禅宗思想在诗歌中表现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