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作者: 程垓 〔宋代〕
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
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
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
芳园绕遍无人问,独自拾残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孤独感。诗中写道,杨柳在烟雾中轻轻摇曳,梨花在月光中显得朦胧。芬芳的气息在院落中弥漫,但春天的美好时光已渐渐流逝,诗人站在东风中,感到憔悴。原以为春天的美好容易相遇,却不知道约定的情感难以传达。芳香的园子里无人关心,只有我独自捡拾那残留的花瓣。
注释
- 杨柳:指的是垂柳,常用来象征柔美和春天的气息。
- 拖烟漠漠:形容柳树的枝条轻柔地随风摇动,仿佛在拖动烟雾,意境朦胧。
- 梨花:指的是梨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浸月溶溶:形容梨花在月光下的柔和与朦胧。
- 吹香:形容花香被风吹拂,弥散在空气中。
- 憔悴:形容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疲惫和消瘦。
- 芳时:美好的时光,春天的象征。
- 密约难通:意指心中所思之人难以沟通,情感无法传达。
- 拾残红:指捡拾掉落的花瓣,象征失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清丽见长,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开篇的“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以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春天氛围。杨柳与梨花不仅美丽,更是春天温柔的象征。
接下来的“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则转向诗人的个人感受。春天的香气已经渐渐消逝,诗人在东风中感到憔悴,暗示着他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感。诗中的情感由此从外在的自然景象转向了内心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诗人原以为春天的美好容易相遇,但内心的密约却难以沟通,显示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孤独。最后的“芳园绕遍无人问,独自拾残红”则将这种孤独感推向了高潮,诗人站在无人问津的花园中,孤独地捡拾花瓣,象征着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与失落。
整首诗在清丽的语言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春天与情感的复杂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拖烟漠漠:描写柳树在烟雾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日氛围。
- 梨花浸月溶溶:梨花在月光中显得柔和,增添了夜色的美感。
- 吹香院落春还尽:春天的香气在院落中弥漫,然而春天的美好时光却即将结束。
- 憔悴立东风:诗人在东风中感到憔悴,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原以为春天的美好容易相遇,没想到内心的情感却难以传达。
- 芳园绕遍无人问:诗人走遍芳香的园子,却无人问津,感到孤独。
- 独自拾残红:独自捡拾掉落的花瓣,象征失去的美好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和梨花比作春天的美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憔悴立东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如“杨柳拖烟”与“梨花浸月”的对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情感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传达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春天的气息。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变化。
- 香气: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热情。
- 残红:象征失去的美好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拖烟漠漠”意指什么?
A. 柳树的柔美
B. 春天的气息
C. 诗人的孤独
D. 花朵的芬芳 -
“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与幸福
B. 失落与无奈
C. 兴奋与期待
D. 忧伤与愤怒 -
“独自拾残红”中的“残红”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过去的美好
C. 未来的希望
D. 生命的轮回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情感基调相对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
以上是对《乌夜啼》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