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下中峰路,怀师日日行。
静钟浮野水,深寺隔春城。
阁掩茶烟晚,廊回雪溜清。
当期相就宿,诗外话无生。
白话文翻译:
在松树下的中峰路上,我每天都在思念我的老师。
静谧的钟声在野外的水面上荡漾,深藏的寺庙与春天的城市隔得很远。
阁楼掩映在傍晚的茶烟中,廊道回旋着清澈的雪水。
期待着能在这里相聚过夜,除了诗歌之外,聊些无关生死的话题。
注释:
- 松下:松树下,指的是环境的宁静。
- 中峰路:指的是中间的山峰的道路,暗示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 怀师:思念老师,表达对师长的敬仰和怀念。
- 静钟:指寺庙的钟声,象征宁静的氛围。
- 浮野水:浮在野外的水面,描绘出自然的美。
- 深寺隔春城:深藏的寺庙与春天的城市相隔,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 阁掩茶烟晚:阁楼被茶烟笼罩,晚上的宁静与闲适。
- 廊回雪溜清:廊道的清澈雪水流淌,增强了环境的清新感。
- 相就宿:指期待相聚过夜,表现出对友人的渴望。
- 诗外话无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轻松的交流,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季仲,号孤山,晚号林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以其精致的山水诗和高洁的品格而著称。林逋的生活追求是清静自然,喜爱隐居于山水之间,深受后世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寄思齐上人》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林逋对人生哲学的理解和追求。
诗歌鉴赏:
《寄思齐上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林逋的隐逸情怀和对师友的怀念。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友情。开篇的“松下中峰路”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环境,诗人每天走在这条路上,不禁回忆起与老师的往事,显示了他对师长的敬重与思念。
“静钟浮野水”一句,钟声与水波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接下来的“深寺隔春城”则通过对寺庙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描绘出一种隔绝和孤独,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阁掩茶烟晚”与“廊回雪溜清”两句,展现了一个惬意的傍晚,茶烟缭绕,雪水清流,渲染出一种安静而优雅的生活境界。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诗外的闲聊则显得轻松自在,超越了生死的界限,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林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下中峰路:描绘松树环绕的山路,渗透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
- 怀师日日行:表达对老师的思念,显示了诗人与老师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 静钟浮野水:通过钟声与水面描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 深寺隔春城:寺庙的深邃与城市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阁掩茶烟晚:描绘晚霞中茶烟缭绕的景象,展现安逸的生活。
- 廊回雪溜清:廊道回旋的雪水象征着清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当期相就宿:期待与友人相聚,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
- 诗外话无生:表达出一种轻松的交流,友谊超越了生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静钟浮野水”,将钟声比作水波,增强意境。
- 对仗:如“阁掩茶烟晚,廊回雪溜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静钟”,钟声仿佛有生命,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钟:象征时间与宁静,暗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 水:象征流动与生命,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茶烟:象征闲适与温暖,体现诗人对人际交往的向往。
- 雪:象征纯洁与清新,表现诗人希望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逋的《寄思齐上人》主要表达了对谁的思念? A. 朋友
B. 师长
C. 爱人
D. 家人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城市
B. 深山
C. 海边
D. 田野 -
“廊回雪溜清”中的“雪”象征着什么? A. 厄运
B. 冷漠
C. 纯洁
D. 灵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展现思乡情怀,但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
- 《寄思齐上人》:侧重于对师友的怀念,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出更为淡雅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