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有示西湖墨本者就孤山左侧林萝秘邃间状出》

时间: 2025-01-17 10:11:19

泉石年来偶结庐,冷挨松雪瞰西湖。

高僧好事仍多艺,已共孤山入画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泉石年来偶结庐,冷挨松雪瞰西湖。
高僧好事仍多艺,已共孤山入画图。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来,我偶尔在这里搭起了一个小屋,冷冷清清地依偎在松树和雪中,俯瞰着西湖。高僧们喜欢做一些好事,依然多才多艺,早已把孤山的美景纳入了他们的画图之中。

注释:

  • 泉石:泉水和山石,指自然景色。
  • :小屋,指诗人自己搭建的住所。
  • 冷挨:冷清地依靠,形容环境的孤寂。
  • 松雪:松树和雪,构成寒冷的自然景象。
  • 高僧:指技艺高超的僧人。
  • 好事:指乐于助人的事情或创作。
  • 孤山:西湖中的一座小山,风景优美。

典故解析:

“孤山”是西湖著名的景点,历史上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诗中提到的高僧,可能暗指某位具体的和尚,如惠能等,他们的艺术成就与对自然的热爱相结合,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清真,宋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咏物和写景,诗风优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林逋隐居于西湖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僧艺术成就的赞赏。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宁静,同时也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淡泊与清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渗透着诗人对孤寂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偶然在泉石间搭建的小屋,冷冷清清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清绝的氛围。这种孤独并非消极,而是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与静谧的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高僧这一形象,展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与艺术追求。高僧不仅乐于助人,且具备多才多艺的特质,他们的存在与作品恰似点缀了诗人孤独生活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为丰富。孤山的提及,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象征着高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宁静优雅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艺术的追求,营造出一种隐士的生活理想,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泉石年来偶结庐”:诗人偶尔在泉水和山石之间搭起小屋,体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冷挨松雪瞰西湖”:在冷清的环境中,诗人俯瞰西湖,强调了孤独的美感。
  3. “高僧好事仍多艺”:引入高僧,表现出他们的才华与乐观,形成对比。
  4. “已共孤山入画图”:孤山的美景与高僧的艺术结合,显示出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泉石”与“松雪”的对比,构成鲜明的意象。
  • 比喻:孤山被比喻为画图,展示了自然的美与艺术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高僧艺术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石:象征自然的纯粹与宁静,体现了诗人的隐士情怀。
  • 松雪:代表冷清的环境,暗示孤独与高洁。
  • 高僧:象征智慧与艺术,反映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 孤山:自然的美景,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搭建小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热闹
    • B. 冷清
    • C. 迷人
    • D. 喧闹
  2. 高僧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无知
    • B. 艺术与智慧
    • C. 享乐
    • D. 权力
  3. “孤山”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死亡
    • B. 自然美
    • C. 纷争
    •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林逋《僧有示西湖墨本者就孤山左侧林萝秘邃间状出》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幽静,林逋则强调了高僧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林逋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