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山勤道人》

时间: 2025-01-06 02:23:43

天竺山深桂子丹,白猿啼在白云间。

死生不出千门事,坐卧无如一室闲。

谁伴锡痕过寂历,自凭茶色对孱颜。

忘机亦有庞居士,园井萧疏病掩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西山勤道人
——林逋 〔宋代〕

天竺山深桂子丹,
白猿啼在白云间。
死生不出千门事,
坐卧无如一室闲。
谁伴锡痕过寂历,
自凭茶色对孱颜。
忘机亦有庞居士,
园井萧疏病掩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天竺山的景色,桂花果实红艳,白猿在白云中啼叫。生死之事与千家万户无关,坐卧闲适只在于一间小屋。谁来陪伴我这个寂寞的道人,独自一人,只有茶的颜色映衬着我苍白的面容。忘却世俗烦恼的庞居士,园子与井水都显得萧条,病痛把他掩藏在门后。

注释:

  • 天竺山:指的是位于中国西南的山脉,常与佛教有关。
  • 桂子丹:桂子的果实,象征丰收与美好。
  • 白猿:一种动物,象征孤独与高远。
  • 死生:生死之事,指人生的苦乐与得失。
  • 锡痕:指道人持锡杖后留下的痕迹,象征修行的旅途。
  • 孱颜:形容面色苍白,衰弱不堪。
  • 庞居士:指庞蕴,寓意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清白,浙江人,北宋诗人。以诗词、散文著称,追求清淡、自然的风格,主张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林逋隐居于天竺山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琐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寄西山勤道人》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林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全诗以天竺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中生活画面。诗中,桂子的红艳与白猿的啼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死、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都与自己无关。在这闲适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仅是“坐卧无如一室闲”的安宁,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自凭茶色对孱颜”,不仅描绘了他孤独的形象,也暗示了超脱世俗的心态。

最后,诗中提到的“庞居士”,则传达了对隐逸者的尊敬与向往,反映出诗人对高洁生活的理想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竺山深桂子丹:描绘天竺山的深邃与桂子红艳,营造出一种自然美。
  2. 白猿啼在白云间:白猿的啼叫声回荡在云间,体现出自然的宁静。
  3. 死生不出千门事:对生死的思考,认为与世俗无关,表现出一种超然态度。
  4. 坐卧无如一室闲:强调闲适的内心状态,体现隐逸的乐趣。
  5. 谁伴锡痕过寂历:对伴侣的渴望,表现出孤独感。
  6. 自凭茶色对孱颜:茶的颜色映衬出诗人的苍白面容,象征内心的淡泊。
  7. 忘机亦有庞居士:提到庞居士,强调对隐逸者的敬仰。
  8. 园井萧疏病掩关:隐居生活的萧条与病痛,反映出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茶色”比喻内心的恬淡。
  • 拟人:如白猿的啼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竺山:象征修行与超脱的地方。
  • 桂子:象征丰收与快乐。
  • 白猿:象征孤独与超脱。
  • 锡痕:象征修行的历程。
  • 茶色:象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天竺山”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超脱
    C. 痛苦

  2. 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是?
    A. 关心
    B. 超然
    C. 忧虑

  3. “自凭茶色对孱颜”中“茶色”指代什么?
    A. 茶的颜色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林逋的诗更加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文读解》
  • 《林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