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幽州九日》
时间: 2025-01-01 13:0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幽州九日
作者:汪元量 〔宋代〕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官员在幽州过九日时的情景。夜深人静,坐在官舍中,望着西斜的月光,耳边传来悲凉的角声,心中忧愁不已,思念家乡。南北相隔遥远,令人肝肠寸断,忍不住长叹。华丽的席子如同冰冷的床榻、玉枕,而此时此刻美人又在何方,醉于黄花之中?不禁流下眼泪,捻动琵琶,表达心中的伤感与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官舍:官员居住的房舍。
- 月西斜:指月亮已经偏向西边,暗示时光已晚。
- 角声:指夜间乐器发出的声音,常用以渲染凄凉的氛围。
- 客心:身为客人,心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 肠断裂:形容极度的悲伤,仿佛肠子都断了一样。
- 绮席:华丽的席子,象征生活的奢华与孤独。
- 玉枕:形容枕头如玉般冰冷,暗示没有温暖。
典故解析: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一个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日子。
- 黄花:常指菊花,象征长寿与思念,特别是在重阳节时更具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作品多以咏怀和思乡为主,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汪元量在幽州任职期间,恰逢重阳节,心中思念故乡,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望江南·幽州九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即以“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的西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夜晚的漫长与孤寂。角声的悲鸣与诗人的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客心愁破正思家”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南北相隔,肠断裂的比喻将思乡之痛表现得十分强烈,描绘出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对比绮席与寒玉枕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生活的奢华,更突显了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最后两句“美人何处醉黄花”和“和泪捻琵琶”则将思乡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结合起来,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感伤。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描绘夜晚的宁静,诗人独自在官舍中,月亮渐渐偏西,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孤独。 -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夜深人静,角声悲凉,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愁苦难忍。 -
南北各天涯。
强调南北隔阂,表达离乡的遥远与孤独。 -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形容悲伤至极,肠子似乎都断了,长叹一声,渲染出愁苦的情感。 -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华丽的席子与冰冷的床榻形成对比,映衬内心的孤寂,美人醉于黄花的意象,唤起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
和泪捻琵琶。
最后一句以琵琶的演奏作为情感的宣泄,泪水与音乐交织,表达无尽的思乡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绮席象床寒玉枕”,将席子和枕头比作冰冷的象征,传达内心的孤独。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使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愁苦心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思念,夜晚的月亮引发思乡情绪。
- 角声:代表悲伤与孤独的情绪,营造凄凉的氛围。
- 寒玉枕:象征内心的冷漠与孤寂,暗示缺乏温暖的情感。
- 黄花: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汪元量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南北各天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兴奋
- D) 恐惧
-
在诗中,是什么让诗人感到孤独?
- A) 美人的离去
- B) 角声的悲鸣
- C) 夜的寂静
- D) 以上都是
答案:
- B) 汪元量
- B) 惆怅
- D) 以上都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之作,展现了月夜下的思乡情。
- 《登高》:王之涣在高处俯瞰,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望江南·幽州九日》:两首诗皆以月亮为背景,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为简练,直接,而《望江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