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尽道神龙此有灵,一池澄静暮痕清。
如何蟠屈无飞志,却放鸣蛙有怒声。
白话文翻译:
人们都说神龙在这里有灵气,但这池水却是如此澄澈宁静,傍晚的痕迹也显得格外清晰。为什么神龙在这里屈居于水中没有飞升的志向,却让蛙鸣声中充满了愤怒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神龙:传说中的灵兽,象征着尊贵和力量。
- 澄静:形容水面清澈而安静。
- 暮痕:指傍晚时分的痕迹,可能是夕阳的余辉或水面的波纹。
- 蟠屈:形容龙蜷曲在水中,不能自由飞翔。
- 怒声:激烈的叫声,这里指蛙的鸣叫。
典故解析:
- 神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权力和神秘的象征,常常与天子或神灵相关。
- 蛙鸣:蛙声通常在春夏之交响起,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坚,号雪窗,宋代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咏物抒怀为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龙池二绝》创作于王令隐居时期,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多有隐逸之志,王令通过这首诗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龙池二绝》通过对“神龙”和“蛙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尽道神龙此有灵”一句,既是对神龙的赞美,也暗含着对理想的追求;而“蟠屈无飞志”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却放鸣蛙有怒声”,用蛙的怒鸣声来反衬神龙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这种深刻的思考与生动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在宋代的诗歌中显得尤为独特,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尽道神龙此有灵:人们都认为这地方的神龙灵气非凡。
- 一池澄静暮痕清:然而,这池水却是如此清澈宁静,映照着傍晚的痕迹。
- 如何蟠屈无飞志:为何这神龙却蜷曲在水中,没有展翅高飞的志向呢?
- 却放鸣蛙有怒声:反而是那青蛙发出愤怒的叫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神龙”比喻理想与追求,用“蛙鸣”反映现实的声音。
- 拟人:将蛙的鸣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一种不满。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神龙与蛙鸣的对比,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龙:象征理想、尊贵和力量。
- 池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蛙鸣:象征现实的纷扰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神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现实
- C. 自然
- D. 力量
-
“蟠屈无飞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由
- B. 失落
- C. 快乐
- D. 满足
-
诗中提到的“蛙鸣”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和平
- B. 生命的活力
- C. 不满与愤怒
- D. 宁静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令的《龙池二绝》与李白的《庐山谣》在表现自然与理想的冲突上有相似之处,但王令更侧重于内心的沉思,而李白则展现了外在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王令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