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诗六章》

时间: 2025-01-19 18:59:49

器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诗六章
作者: 王令 〔宋代〕

器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涩的深刻感慨。诗人说,器皿不能靠在大海边,泪水如长河般流淌。海水深而波涛汹涌,船只在风浪中颠簸翻覆。与其这样,不如把春草洒在地上,让荆棘和杂草蔓延生长。虽然怨恨使草木枯萎,但依然能够生出芬芳的香兰。

注释:

  • 器莫傍沧海: 器皿不要靠近大海,意指人生不要依赖于外物。
  • 泪落长海流: 眼泪像长河一样流淌,表达悲痛之情。
  • 流深风涛多: 水流深、风浪多,表现出人生的艰难险阻。
  • 驾荡覆我舟: 驾船在波涛中摇荡,象征人生的无常。
  • 洒春草: 撒下春天的青草,意象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荆榛芜蔓茎: 荆棘和杂草丛生,象征生活中的困扰。
  • 怨气触草死: 怨恨之气使草木枯萎,表现出消极情绪。
  • 香兰生: 香兰仍然能生长,象征在困境中仍有美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季友,号君山,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风格受李白、杜甫影响。

创作背景:

《哭诗六章》写于诗人面临人生困境和失落之际,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思和无奈,反映了宋代士人面对社会动荡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哭诗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王令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相结合,展现了人生的苦痛与无奈。诗的开头就以“器莫傍沧海”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境地,表现出人对外部环境的无力感。泪水如长河流淌,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失落。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波涛汹涌的海洋,暗示人生的起伏不定。

而后,王令提出一个对比,认为与其沉迷于悲伤,不如洒下春草,让生活重新焕发生机。荆棘与杂草的生长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香兰的生长又给予了诗人希望与慰藉。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突出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王令的深邃思考,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美好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器莫傍沧海: 人生中,不要依赖外物。
  2. 泪落长海流: 眼泪流淌,象征内心的悲痛。
  3. 流深风涛多: 生活的艰难与波折。
  4. 驾荡覆我舟: 在生活的风浪中,感到无助与颠覆。
  5. 不若洒春草: 提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6. 荆榛芜蔓茎: 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
  7. 怨气触草死: 消极情绪造成的后果。
  8. 犹得香兰生: 生活中仍然有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泪落长海流”比喻悲伤的深重。
  • 对仗: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 荆棘与香兰分别象征困扰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积极态度。王令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表达了在逆境中仍要保持坚韧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 象征广阔、无边的生活。
  • : 代表悲伤与痛苦。
  • 春草: 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荆榛: 生活中的困扰与障碍。
  • 香兰: 代表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器莫傍沧海”意指什么? A. 不要依赖外物
    B. 与大海相关
    C. 追求自由
    D. 享受生活

  2. 诗中“怨气触草死”意味着? A. 怨恨使生活枯竭
    B. 草木枯萎
    C. 生活充满希望
    D. 自然环境恶化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C. 人生无常与希望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王令的《哭诗六章》均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和家园的思念,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王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