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四舅朱掾赴英州 宋祁 〔宋代〕 拗柳亭皋晚,攀梅岭路长。 北辞鳷鹊月,南冒鹧鸪霜。 越蠹催征候,珍鲑奉庆觞。 片言民讼息,归计伫林光。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在亭边折柳送别,攀登梅岭的路途漫长。 向北告别了鳷鹊映照的月光,向南冒着鹧鸪啼叫的寒霜。 越地的虫蛀催促着征途的时日,珍贵的鲑鱼作为庆祝的酒杯。 简短的话语平息了民间的纷争,归来的计划期待着林中的光明。
注释:
- 拗柳:折柳,古代送别时常折柳以示离别之情。
- 亭皋:亭边的水边。
- 鳷鹊:传说中的鸟,此处指月光。
- 鹧鸪:鸟名,此处指寒霜。
- 越蠹:越地的虫蛀,比喻旅途的艰辛。
- 珍鲑:珍贵的鲑鱼,用作庆祝的食品。
- 庆觞:庆祝的酒杯。
- 片言:简短的话语。
- 民讼:民间的纷争。
- 归计:归来的计划。
- 伫林光:期待林中的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宋祁为送别其四舅朱掾赴英州而作,表达了对亲人远行的不舍和对未来归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祁的四舅朱掾赴英州任职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拗柳”、“攀梅”等动作,以及“北辞鳷鹊月,南冒鹧鸪霜”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旅途的艰辛。诗中“越蠹催征候,珍鲑奉庆觞”一句,既表达了旅途的艰难,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片言民讼息,归计伫林光”,则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归来的深切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 首句“拗柳亭皋晚”,通过“拗柳”这一动作,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而“亭皋晚”则营造了一种傍晚时分的离别氛围。
- 次句“攀梅岭路长”,以“攀梅”象征旅途的艰辛,“岭路长”则强调了路途的遥远。
- 第三句“北辞鳷鹊月,南冒鹧鸪霜”,通过南北方向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
- 第四句“越蠹催征候,珍鲑奉庆觞”,以“越蠹”比喻旅途的艰辛,“珍鲑”则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最后两句“片言民讼息,归计伫林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归来的深切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越蠹”比喻旅途的艰辛。
- 对比:如“北辞鳷鹊月,南冒鹧鸪霜”的南北对比。
- 象征:如“拗柳”象征离别,“攀梅”象征旅途的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期待,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归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拗柳:象征离别。
- 攀梅:象征旅途的艰辛。
- 鳷鹊月:象征美好的时光。
- 鹧鸪霜:象征旅途的艰难。
- 越蠹:象征旅途的艰辛。
- 珍鲑:象征美好的祝愿。
- 林光:象征归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拗柳”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相聚 C. 旅途 D. 庆祝
- “北辞鳷鹊月,南冒鹧鸪霜”中的“鳷鹊”指的是什么? A. 鸟名 B. 月光 C. 霜 D. 旅途
- 诗中“越蠹”比喻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离别 C. 相聚 D. 庆祝
- “片言民讼息”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离别 C. 和平 D. 庆祝
答案:
- A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宋祁《送四舅朱掾赴英州》: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归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