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时间: 2025-01-19 16:44:06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白话文翻译:

闲来无事时,我并不着急,
在东窗边睡觉,太阳已经升起。
万物静静观望,皆能自得其乐,
四季的美好情趣与人共享。
道理通达天地,超越形体之外,
思绪飞入风云,变化无常之中。
富贵不被诱惑,贫贱亦能快乐,
男人到了这里,才算真正豪杰。

注释:

字词注释:

  1. 闲来无事: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
  2. 从容:不慌不忙,心态平和。
  3. 东窗:指窗户朝东,象征早晨的阳光。
  4. 静观:安静地观察。
  5. 自得:自己得到快乐。
  6. :指一种哲理或自然法则。
  7. 富贵不淫:指对于财富和地位不贪恋。
  8. 豪雄:形容男子气概或英雄气概。

典故解析:

  1. “道通天地”:这一句涉及到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普遍性和超越性。
  2. “四时佳兴”:反映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颢(程頤的兄弟)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与弟弟程颐共同创立了理学,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程颢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心境相结合,反映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是程颢在闲适的秋日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

诗歌鉴赏:

《秋日》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秋日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洒脱、从容的生活态度。开篇便以“闲来无事不从容”引入,展现了一种无所事事却不觉空虚的境界,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忙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一句,诗人以秋日的静谧来反衬内心的平和,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暗示着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接下来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则将视野扩展到了宇宙的广阔,表达了一种超越形体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诗人以“富贵不淫贫贱乐”总结,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追求,这与外在的物质财富无关,真正的豪杰是能在各种境遇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快乐。整首诗通过清晰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程颢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来无事不从容”:在无所事事的时刻,保持从容的态度。
  2. “睡觉东窗日已红”:形象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3. “万物静观皆自得”:强调在静观万物中,能找到自我的满足。
  4. “四时佳兴与人同”:表达了与自然同频共振的乐趣。
  5. “道通天地有形外”:阐述了道理的普遍性,超越了肉眼所见的一切。
  6. “思入风云变态中”:思维可以进入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中,体现了对变化的敏感。
  7. “富贵不淫贫贱乐”:强调精神的独立性,不被外在物质所左右。
  8. “男儿到此是豪雄”:真正的男子汉是在这种境地中展现出豪杰气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思入风云变态中”将思维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增加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富贵不淫,贫贱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强调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独立,倡导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日:象征着成熟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思。
  2. 东窗:代表着新生与希望,寓意着光明的未来。
  3. 万物静观:体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闲来无事”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忙碌
    • B. 无所事事
    • C. 兴致勃勃
  2. 诗中提到的“富贵不淫”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崇尚金钱
    • B. 不被物质所左右
    • C. 追求奢华
  3. “四时佳兴与人同”意味着什么?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 B. 只关注自己
    • C. 忽视周围环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对比程颢的《秋日》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但程颢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1. 朱自华,《宋代诗词鉴赏》
  2. 王国维,《人间词话》
  3. 余秋雨,《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