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时间: 2025-01-06 17:07:03

北归南去两无凭。

安得心如入定僧。

但觅奇方医病骨,更缘何物遣孤灯。

欢娱未必当年梦,酸楚何堪此际情。

误尽旁人谁误我,谩将万事说来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
北归南去两无凭。
安得心如入定僧。
但觅奇方医病骨,
更缘何物遣孤灯。
欢娱未必当年梦,
酸楚何堪此际情。
误尽旁人谁误我,
谩将万事说来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诗中提到北归与南去,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不安,只能寄情于往日的回忆。作者渴望如同和尚一般达到内心的宁静,但同时又意识到寻找奇药来医治内心的病痛是徒劳的。欢愉的时光未必如同往年美梦,而此刻的忧伤又何以承受?最终,诗人感叹自己在旁人的误解中,被误解的其实是自己,最终只剩下对来生的无奈想象。


注释:

  • 北归南去:意指归乡与离乡,表达了离别的无奈。
  • 心如入定僧:希望自己的心境像入定的僧人一样平静。
  • 奇方医病骨:在寻找特殊的药方来医治心灵的创伤。
  • 遣孤灯:指独自一人,孤独地面对生活。
  • 欢娱未必当年梦:过去的欢乐未必能再现。
  • 误尽旁人:旁人的误解让自己受到伤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骞,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情冷暖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心境动荡之时,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瑞鹧鸪》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北归南去”这一意象,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他在南北之间徘徊的迷茫与失落。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问等,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安得心如入定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试图通过与和尚的比拟来寻求心灵的安宁。接下来的“但觅奇方医病骨”,则显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助,似乎无论如何寻求,都难以治愈内心的创伤。

“欢娱未必当年梦”一句,充满了对过往快乐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情对比,诗人意识到,曾经的欢愉已不复存在,而如今的酸楚却难以承受。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强调了误解与孤独之间的关系,似乎在说,即使外界再如何纷扰,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无奈的孤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归南去两无凭:归乡与离开之间没有依托,反映出内心的迷惘。
  2. 安得心如入定僧:渴求心境的平静,如同入定的僧人。
  3. 但觅奇方医病骨:寻找特殊的药方来医治内心的创伤,体现了对解决困扰的渴望。
  4. 更缘何物遣孤灯:更有何物可以驱散孤独与黑暗。
  5. 欢娱未必当年梦:欢乐的时光未必能如往年梦幻般再现。
  6. 酸楚何堪此际情:此时的酸楚难以承受,表达了深切的痛苦。
  7. 误尽旁人谁误我:旁人的误解让自己受到伤害,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
  8. 谩将万事说来生:对未来的无奈想象,传达出一种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与和尚的宁静相提并论,增强表意。
  • 对比:过去的欢娱与现在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冲击。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式增加思考的深度,反映诗人的无奈与困惑。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离别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求,表达了在生活的无常与人际的误解中,诗人所感受到的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代表着归宿与希望。
  • 定僧: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奇方:象征着对解决问题的渴望。
  • 孤灯:象征着孤独的心境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归南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迷茫
    • C. 愤怒
  2. “安得心如入定僧”中“入定僧”指的是什么?

    • A. 修行的僧人
    • B. 失落的人
    • C. 忧伤的诗人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爱情
    • B. 离别与孤独
    •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离骚》 - 屈原
  2.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与《瑞鹧鸪》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但《离骚》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而《瑞鹧鸪》则更关注于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