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唐德明惠筝》
时间: 2025-01-01 16:2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唐德明惠筝》
作者:杨万里 〔宋代〕
高人爱筝如爱玉,
忍口不餐要添竹。
云何又遣十辈来,
昏花两眼为渠开。
贩夫束缚向市卖,
外强中乾美安在。
锦纹犹带落花泥,
不论烧煮两皆奇。
猪肝累人真可作,
以笋累公端不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筝(古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中提到一些高人对筝的珍视,甚至宁可忍住口腹之欲,也要为筝添竹(制作筝的竹子)。但为何又让十辈的人来为筝服务,眼睛昏花的情况却为其开路呢?贩夫被束缚在市场上卖东西,外表强壮但内心却空虚美好在哪里呢?锦绣的纹路上还沾染着落花的泥土,烧煮都很奇妙;而猪肝虽然累人,却也可以作为一种美味,搭配竹笋也不令人厌恶。
注释:
- 筝: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
- 添竹:为筝制作所需的竹子。
- 昏花:指眼睛看不清楚的状态,形容人年老视力衰退。
- 贩夫:小商贩,指在市场上出售物品的人。
- 外强中乾:表面上看似强壮,内心却空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唐德明所赠筝的感激,借筝抒发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品的珍重。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谢唐德明惠筝》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筝这一乐器,引发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开头几句将筝与玉石相提并论,显示出筝在诗人心中的珍贵地位。随后,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对筝制作过程的关注与思考,体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敬意。
诗中的“贩夫束缚向市卖”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诗人用“锦纹犹带落花泥”的意象,表达了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交融,强调即使在繁华中,依然可以看见自然的痕迹。
最后两句提到的猪肝与竹笋的搭配,虽然简单,却蕴含着对生活的真实和质朴的态度。整首诗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传达出深刻的艺术观与人生哲学,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人爱筝如爱玉:高人对筝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对美玉的珍视,表达了对筝的高度赞赏。
- 忍口不餐要添竹:为了制作筝,宁愿忍受饥饿,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
- 云何又遣十辈来:对筝的珍视,激发出为其服务的人们的努力。
- 昏花两眼为渠开:即使眼睛昏花,也要为筝的美好而开路,显示出对艺术的无私奉献。
- 贩夫束缚向市卖:描绘当时社会中小商贩的艰辛,反映出社会的现实。
- 外强中乾美安在:强调表面的强壮掩盖了内心的空虚。
- 锦纹犹带落花泥:艺术与自然的结合,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认同。
- 不论烧煮两皆奇:无论如何处理,筝的美都不可否认。
- 猪肝累人真可作: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有其美味之处。
- 以笋累公端不恶:搭配竹笋的美味,展示出生活的简朴与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筝比作玉,突出其珍贵与美丽。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筝、竹、猪肝、笋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筝的珍视与热爱,表达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反映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筝:象征艺术与美的追求。
- 竹:与筝的制作紧密相连,象征着创作的材料与过程。
- 猪肝与竹笋:代表生活中的平凡与真实,暗示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有其独特的美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筝
C. 笛子 -
诗人对筝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热爱
C. 漠然 -
诗中提到的“昏花”指的是什么? A. 视力衰退
B. 花朵凋零
C. 夜晚的景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渔舟唱晚》 by 王士祯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谢唐德明惠筝》更侧重于日常生活与艺术的融合,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饮酒的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生活气息,后者则流露出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