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6:27:32

全家先遁却谁知,匹马西归也大奇。

出昼莫嫌三宿恋,坏麻不待七年迟。

风生折槛人无古,水绕圜桥士有师。

六一澹庵乔木在,今秋新长雪霜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作者:杨万里

全家先遁却谁知,匹马西归也大奇。
出昼莫嫌三宿恋,坏麻不待七年迟。
风生折槛人无古,水绕圜桥士有师。
六一澹庵乔木在,今秋新长雪霜枝。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诗人感叹,自己的家人都早已离去,谁知自己却独自骑马西归,真是让人惊讶。白天出发,不必嫌弃这三天的恋恋不舍,坏掉的麻绳不需要等到七年才来修缮。风吹折了栏杆,古人已不再,水绕着圆桥,士人却依然有师傅指引。六一澹庵的高大树木依旧在,今秋新长的枝头上覆盖着雪霜。

注释

  • 全家先遁:全家人已经先行离开。
  • 匹马西归:独自骑马向西返回。
  • 出昼:日间出发。
  • 莫嫌三宿恋:不要嫌弃这三天的恋恋不舍。
  • 坏麻不待七年迟:坏掉的麻绳不需要等七年才来修缮。
  • 风生折槛:风吹折了栏杆。
  • 士有师:士人依然有师傅教导。
  • 六一澹庵:指的是六一澹庵的地方,澹庵是指清幽的庵堂。
  • 今秋新长雪霜枝:今秋新长的枝头上覆盖着雪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具有很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多舛的背景下,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诗歌鉴赏

此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全家先遁”和“匹马西归”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孤独的送别情景,又引出对家人离去的感慨。接下来,诗人以“出昼莫嫌三宿恋”阐释了时间的珍贵和对亲情的眷恋,暗示即使分别也不必感到遗憾。

“坏麻不待七年迟”则展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及时维护。之后,诗人通过“风生折槛人无古,水绕圜桥士有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古今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以景物收尾,描绘了六一澹庵的乔木和秋冬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意境,同时也象征着友人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全家先遁却谁知:家人早已离去,只有我一人。
  2. 匹马西归也大奇:独自骑马向西归去,感到非常奇怪。
  3. 出昼莫嫌三宿恋:白天出发,不必觉得三天的依依不舍。
  4. 坏麻不待七年迟:坏掉的麻绳不需要等七年才来修理。
  5. 风生折槛人无古:风吹折了栏杆,古人已不在。
  6. 水绕圜桥士有师:水环绕着圆桥,士人依然有师傅教导。
  7. 六一澹庵乔木在:六一澹庵的高大树木依旧在。
  8. 今秋新长雪霜枝:今秋新长的枝头上覆盖着雪霜。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风生折槛”与“水绕圜桥”。
  • 隐喻:通过自然景物象征人生哲理,如“雪霜枝”象征着生活的冷清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与思乡之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孤独和旅程。
  • :象征着变化和不易。
  •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和人生的无常。
  • 乔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
  • 雪霜:象征着寒冷和岁月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送别的是谁?

    • A. 家人
    • B. 友人
    • C. 师傅
    • D. 同窗
  2. 诗中提到“坏麻不待七年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需要时间修缮
    • B. 不必等待
    • C. 失去的无法再来
    • D. 不必感到遗憾
  3. “六一澹庵”主要指的是:

    • A. 诗人的家
    • B. 友人的住处
    • C. 一处景点
    • D. 一所庵堂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

    • 主题:思乡
    • 比较:同样表达对亲情的思念,但风格更为直接与浓烈。
  • 《春望》 - 杜甫

    • 主题:家国情怀
    • 比较:表达的情感更为沉重,背景更具历史厚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