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斋夜坐二首 杨万里
棐凡吹灯丈室虚,
隔窗雨点响阶除。
胡床枕手昏昏著,
卧听儿童读汉书。
白话文翻译:
在灯下坐在书房中,四周显得空荡荡的;
窗外雨点落在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靠在胡床上,手枕着头,昏昏欲睡;
恰在这时,听见孩子们在读《汉书》。
注释:
字词注释:
- 棐凡:指“灯光”或“微弱的灯光”。
- 丈室:形容房间的宽敞,丈为古代长度单位。
- 虚:空虚、空旷。
- 胡床:一种可以坐卧的家具,形状像椅子。
- 昏昏著:指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状态。
- 儿童:指小孩子,可能是作者的学生。
典故解析: 《汉书》是汉代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历史书籍,记录了汉朝的历史。诗中提到儿童读书,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教育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6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乡村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夜晚,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窗外大雨如注,内心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孤独,同时伴随着孩子们的朗读声,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文化的关注。
诗歌鉴赏:
《书斋夜坐二首》是一首描绘夜晚书房情景的诗,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的开头通过“棐凡吹灯丈室虚”描绘了灯光下的书房,显得空旷而清幽,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思绪的流转。
接着,诗人通过“隔窗雨点响阶除”描绘了窗外的雨声,雨点落在阶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增添了夜的氛围,仿佛让人沉浸在一种自然的音乐中。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细腻心思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胡床枕手昏昏著,卧听儿童读汉书”则将诗人的感受推向了高潮。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耳边传来了孩子们朗读《汉书》的声音,这一情景既体现了诗人对于教育的关注,也表现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温暖和教育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棐凡吹灯丈室虚:描写夜晚,灯光微弱,房间显得空荡。
- 隔窗雨点响阶除:窗外雨声清脆,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胡床枕手昏昏著:诗人疲倦,仿佛要入睡,表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 卧听儿童读汉书: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传达出对教育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棐凡”比作灯光,形象生动。
- 拟人:雨点“响”表现出自然的生动,给人以动态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一个在夜晚静坐书房中的诗人,既感受到孤独,又因孩子们的朗读而感到温暖与希望,传达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知识与启迪。
- 雨声: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柔和。
- 儿童:代表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书是什么书?
- A. 《史记》
- B. 《汉书》
- C. 《论语》
-
诗人夜晚的状态是什么?
- A. 精力充沛
- B. 昏昏欲睡
- C. 忙于工作
答案:
- B. 《汉书》
- B. 昏昏欲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展现了更多的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都在夜晚的场景中表达了内心的感受,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