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皇太后阁六首
令节陈诗岁岁新,
从官何以寿吾君。
愿储医国三年艾,
不作沉湘九辩文。
白话文翻译:
每年这个时节,诗歌总是焕然一新,
身为官员,如何才能更好地祝寿给我们的君主呢?
我愿意储备三年的艾草来医治国家,
而不愿写出沉重的《沉湘》和《九辩》那样的文章。
注释:
- 令节: 指节令时令,特指春秋季节,诗歌常在此时吟咏。
- 陈诗: 表达的是诗歌的陈述和吟诵。
- 寿吾君: 祝福君主长寿的意思。
- 储医国: 储备药物以医治国家的意愿。
- 三年艾: 艾草是传统中药,常用来驱邪避祟。
- 沉湘: 指《沉湘》这首诗,内容多为哀伤。
- 九辩文: 指《九辩》,表达的是复杂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沉湘: 这是一首古诗,表现了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
- 九辩: 传说中,这篇文章是由屈原所作,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丰厚的才华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应是在庆贺太皇太后寿辰之际所作,反映了苏轼对国家、对君主的关心与祝福。
诗歌鉴赏: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某个特定节令时创作的一首表达祝福的诗。诗中通过“令节陈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令的重视,体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接着,诗人以“从官何以寿吾君”引入对君主的祝福,表达了作为官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君主的关怀。此时,诗人愿意“储医国三年艾”,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艾草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药物,象征着保健与长寿。而最后一句“不作沉湘九辩文”,则表明诗人希望避免沉重的悲观情绪,转而寻求积极的治国之道,显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节令的感慨,也有对国家的关怀与祝福,体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令节陈诗岁岁新”:每年这个特定的节令,诗歌都如新的一样。
- “从官何以寿吾君”:作为官员,如何能为君主祝寿?
- “愿储医国三年艾”:我愿意储备艾草来医治国家。
- “不作沉湘九辩文”:不想写出那些悲伤沉重的诗文。
-
修辞手法:
- 本诗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储医国”与“沉湘九辩”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的情感倾向。
-
主题思想:
-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君主的祝福与关怀,同时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艾草: 象征健康、驱邪避祟,代表着对国家的守护与祝愿。
- 节令: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传统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令节”指什么?
A. 春节
B. 节日
C. 特定的节令 -
苏轼希望“储医国三年艾”,艾草在古代象征着什么?
A. 哀伤
B. 健康
C. 财富 -
诗人希望避免写作哪两篇沉重的诗文?
A. 《离骚》与《九歌》
B. 《沉湘》与《九辩》
C. 《静夜思》与《月下独酌》
答案: 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苏轼的诗更具理性与责任感,而李白则体现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