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时间: 2025-01-08 21:31:24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原野上倚靠,凄凉的晚霞映照着大地。
河水奔流不息,远方的人思绪无穷无尽。
问候使者知晓秦国的过往,看山河识别大禹的功绩。
余杭是始皇帝停留的船只之地。
西北方向的舟杭山,尧帝时期的洪水曾系舟于山上。
稻田微凉,初声蛤鸣;柳树苍老,书虫半在其间。
荷花在风中翻白,莲叶在雨中退红。
追游的乐趣慰藉着晚年,寻求诗句如同儿童般的天真。
向北望去,苕溪蜿蜒流转,遥望震泽的通途。
烹鱼时得到尺素,好在紫髯翁的指导。

注释:

  • 徙倚:倚靠、依靠。
  • 秋原:秋天的原野。
  • 凄凉:形容景色或气氛的冷清、悲凉。
  • :使者、间谍。
  • 秦过:指秦国的历史背景。
  •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 余杭:地名,古时的余杭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
  • 荷背:荷花的背面,指荷叶。
  • 尺素:尺素纸,古代信纸,常用来传递书信。
  • 紫髯翁:指一位长胡子的老者,可能是某位高人或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苏轼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慨。苏轼在余杭法喜寺的绿野亭上,眺望吴兴的诸山,思绪万千。诗中不仅描绘了周围的山水景色,还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开篇的“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勾勒出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的景象,引发读者的共鸣。水流与人远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思绪随着流水而不断延展。接下来的“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历史的思考与自豪。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苏轼用“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生动描绘了荷花与莲花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最后,诗中提到“烹鱼得尺素”,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也暗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轼深邃的思维与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在秋天的原野上,孤独地倚靠着,周围的晚霞显得凄凉。
  2.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水流向天边,没有尽头;人远在天际,思念无穷无尽。
  3.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询问使者,了解秦国的历史;观察山川,识别大禹治水的功绩。
  4.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余杭是秦始皇曾经停留的船舶所在地。
  5.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西北的舟杭山,尧帝时代的洪水曾在此系舟。
  6.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稻田微凉,初秋蛤蟆开始鸣叫;老柳树下,书虫在书页上爬行。
  7.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荷叶在风中翻白,莲花在雨后退去红色的花瓣。
  8.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追寻游玩以安慰晚年生活,寻找诗句如同儿童般的天真。
  9.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向北望去,苕溪蜿蜒流转,远远眺望震泽的通途。
  10.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烹饪鱼时得到的尺素,正是因紫髯翁的指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流天不尽”,借水流象征时间的无尽。
  • 对仗:如“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如“荷背风翻白”,赋予荷花以动感。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原:象征着成熟和丰收,同时也带有凋零的感觉。
  2. 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3. 蛤、虫: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细节。
  4. 荷、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同时也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
  5. 苕溪、震泽:地名的使用,延展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文化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余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D. 书名

  2. 诗中“水流天不尽”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水永远不会干涸
    B. 人生思绪无穷无尽
    C. 诗人的思考无边无际
    D. 以上都是

  3.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中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宁静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繁盛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心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在意象的描绘上,苏轼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放与个性。
  • 同题材的比较:两者在对自然的热爱上有共同之处,但苏轼更沉重,李白更轻快,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总览》

相关诗句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下一句是什么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上一句是什么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下一句是什么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上一句是什么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下一句是什么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上一句是什么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下一句是什么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上一句是什么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下一句是什么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上一句是什么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下一句是什么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上一句是什么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下一句是什么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上一句是什么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下一句是什么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上一句是什么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下一句是什么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上一句是什么

徙倚秋原上,下一句是什么

凄凉晚照中。上一句是什么

凄凉晚照中。下一句是什么

水流天不尽,上一句是什么

水流天不尽,下一句是什么

人远思何穷。上一句是什么

人远思何穷。下一句是什么

问谍知秦过,上一句是什么

问谍知秦过,下一句是什么

看山识禹功。上一句是什么

看山识禹功。下一句是什么

(余杭,上一句是什么

(余杭,下一句是什么

始皇所舍舟也。上一句是什么

始皇所舍舟也。下一句是什么

西北舟杭山,上一句是什么

西北舟杭山,下一句是什么

尧时洪水,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