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时间: 2025-01-08 00:00:14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

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従谁。

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缥缈营丘水墨仙,
浮空出没有无间。
迩来一变风流尽,
谁见将军著色山。
荦确何人似退之,
意行无路欲従谁。
宿云解驳晨光漏,
独见山红涧碧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缥缈的山水画面,仿佛是水墨画的仙境,浮空而出,没有任何间隔。最近的变化让风流尽失,谁又能见到将军所描绘的那座著色的山呢?究竟谁能够像退之那样,意欲行走却无路可寻?宿云在晨光中解开,独自看到山的红色与涧的碧色交相辉映。

注释:

  • 缥缈:形容轻盈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 营丘:指山丘,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山的形态。
  • 著色山:意指用颜色描绘的山,可能是画作或诗意的山水。
  • 荦确:形容清晰、显著的样子。
  • 退之:指隐士或高人,如王维、陶渊明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词、散文、词等多种文体闻名于世,其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正值个人生活经历的波折之时,他借景抒情,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苏轼的《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诗中“缥缈营丘水墨仙”的意象,展示了山水如画的意境,宛如一幅水墨画,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优雅。诗的开头便引人入胜,令人向往那种轻盈、空灵的氛围。

接下来的“浮空出没有无间”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超然的感觉,仿佛身处于一个无障碍、无拘束的梦境。而“迩来一变风流尽”则将这种美丽的意境与现实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昔日风流的感慨。诗人自问“谁见将军著色山”,在这里“将军”似乎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那些能够描绘美好意境的人。

后面的句子“意行无路欲従谁”,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虽然对美的向往却无路可走,仿佛在问自己,究竟应该向谁学习,寻求指引。最后两句“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描绘了晨光洒在山水上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在孤独中独自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悟与哲思,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缥缈营丘水墨仙:描绘出山水如画的仙境,营丘即山丘,水墨仙则指其画风。
  2. 浮空出没有无间:形容景物在空中浮现,虚无缥缈,仿佛没有任何阻隔。
  3. 迩来一变风流尽:表达了现实的变化,昔日的风流与美好已不复存在。
  4. 谁见将军著色山:感叹如今无人能领略到那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5. 荦确何人似退之:探讨能否找到与退之(隐士)相似的人。
  6. 意行无路欲従谁:内心迷茫,寻求方向却无路可走。
  7. 宿云解驳晨光漏:宿云指早晨的云,晨光透过云层,光线若隐若现。
  8. 独见山红涧碧时:独自欣赏到山的红色与涧的碧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比作仙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山红涧碧”,对仗工整,富有韵律感。
  • 拟人:如“宿云解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哲思,展现了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缈:象征自由与超脱。
  • 著色山:象征美好与艺术。
  • 宿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山红涧碧: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缥缈营丘水墨仙”中的“缥缈”指的是: A. 朦胧
    B. 清晰
    C. 确定
    D. 复杂

  2. “意行无路欲従谁”表达了诗人的: A. 自信
    B. 迷茫
    C. 快乐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暁》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暁》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注重静谧与宁和,而苏轼则在对美的赞美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两者不同的风格反映了各自的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流派与风格》

以上是对《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