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

时间: 2025-01-04 09:38:43

淮山但有八公名,鸿宝烧金竟不成。

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山但有八公名,鸿宝烧金竟不成。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淮山的八公山,虽然名声在外,却无法成就鸿宝的辉煌,身处于仙人之地,却只能守着厕所,鸡犬也可能得以长生。诗人用此反讽世间名利与追求长生的无奈。

注释

  • 淮山:指的是位于中国淮河流域的山脉。
  • 八公名:八公山的名字。
  • 鸿宝:指代一种珍贵的物品或财富。
  • 烧金:意为制造黄金,象征追求财富和荣华。
  • 仙人: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人物,象征修行与超脱。
  • 都厕:厕所,暗指庸俗之地,反衬仙人的神圣。
  • 鸡犬得长生:指普通的动物也能得以长生,表现出对长生的无奈与讽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仙人”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着追求长生和超脱世俗的理想。而“鸡犬得长生”则反映了对平凡生活的嘲讽,暗示即使是低微的生物也可以拥有长生,而人类的追求却往往是徒劳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主张改革。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现实题材为主,富有哲理性和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八公山》是在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个阶段所作,反映了他对名利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省。在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王安石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有着更深的感悟。

诗歌鉴赏

《八公山》通过描绘一个山名的名利与现实的反差,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提到“淮山但有八公名,鸿宝烧金竟不成”,这里用八公山的名声与“鸿宝”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即便有名声与财富,也未必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与理想。后两句“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追求长生和仙人般的生活的荒谬,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反叛。王安石的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他对人生、名利与存在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山但有八公名:意指八公山在淮山中有名,但过于虚无。
  2. 鸿宝烧金竟不成:即使有追求的财富,也无法真正实现价值。
  3. 身与仙人守都厕:身处仙人之境,却只能在庸俗之地生活。
  4. 可能鸡犬得长生:即使是普通的鸡犬,也有可能得以长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名声与财富的对比,反衬出名利的虚无。
  • 讽刺:通过“都厕”与“鸡犬”,讽刺人们对长生的追求是多么可笑。
  • 象征:八公山象征着名利追求的幻灭。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人们对名利与长生的追求是多么无奈与荒谬,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虚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八公山:象征名声与追求。
  • 鸿宝:象征财富与奢华。
  • 仙人:象征追求长生与超脱。
  • 都厕:象征庸俗与世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八公名”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个国家
    • C. 一位帝王
  2. 诗中提到的“鸿宝”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知识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安石的《八公山》更为沉重,强调对名利的思考与人生的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