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春睡足。帘卷翠屏山曲。
芳草沿阶横地轴。垂杨相映绿。
暗忆旧欢难续。又是禁烟传烛。
陌上踏青新结束。秋千谁共促。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午睡已经结束,
窗帘卷起,翠绿的山影映入眼帘。
芳草沿着台阶横生,
垂杨树影与绿草相互映衬。
暗自怀念往日的欢愉却难以重续,
又是禁烟的时节传来烛光。
外面踏青的活动刚刚结束,
秋千上又不知与谁共度。
注释:
- 春睡足:春天的午睡已经结束,指的是春天的懒散与安逸。
- 翠屏山曲:翠绿的山影,曲折的山形。
- 芳草沿阶横地轴:芳草生长在台阶旁,像是横亘在地面上的一道绿色的线。
- 垂杨相映绿:垂柳的绿影与草地的绿相互映衬。
- 暗忆旧欢难续:暗自回忆往日的欢乐,却难以再次续上。
- 禁烟传烛:禁烟指的是禁止吸烟,传烛指的是烛光的传递,暗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陌上踏青:在陌生的地方踏青,指的是春游或外出游玩的活动。
- 秋千谁共促:问秋千上又与谁一起玩耍,表达一种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长卿,字季明,号东村,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赵长卿的诗作大多追求简洁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正值踏青时节,表现了诗人在春日的闲适与惆怅,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宋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谒金门》一诗通过春天的景色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情感。诗的开头“春睡足”便唤起春日的慵懒,随着“帘卷翠屏山曲”,诗人将读者带入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画卷中,翠绿的山影与芳草的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诗中“暗忆旧欢难续”一句,情感的转折点,诗人从眼前的美景自然联想到往日的欢愉,然而这种快乐已难以重温,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又是禁烟传烛”,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氛围,似乎在描绘着春日的夜晚,烛光摇曳,增添了几分暖意。
最后两句“陌上踏青新结束,秋千谁共促”,通过对踏青活动的描写,诗人表现出对同伴的思念与孤独,秋千的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寂寞。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份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睡足:诗人描绘出春天的慵懒,暗示着舒适与安逸。
- 帘卷翠屏山曲:窗帘卷起,翠绿色的山影映入眼帘,营造出清新的春日气息。
- 芳草沿阶横地轴:芳草铺满地面,生机勃勃,表现了春天的生命力。
- 垂杨相映绿:柳树的绿影与草地相映成趣,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暗忆旧欢难续:回忆往昔的快乐却难以再现,流露出一丝伤感。
- 又是禁烟传烛:在温暖的夜晚,烛光传递着温情,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陌上踏青新结束:刚刚结束的春游,表达一种刚刚过去的欢乐。
- 秋千谁共促:疑问秋千上与谁共度,突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草沿阶横地轴”,比喻草的生长状态。
- 拟人:秋千的“共促”暗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赋予物体情感。
- 对仗:如“垂杨相映绿”,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昔的怀念,流露出春天的生机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翠屏:山的映衬,代表自然的美丽。
- 芳草: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 垂杨:柔美、温和的意象,象征友谊与清新。
- 烛光:温暖与思念的象征。
- 秋千:童年与快乐的象征,也暗含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春睡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懒散与安逸
C. 兴奋 -
填空题:诗中的“陌上踏青新结束”表达了诗人对____活动的回忆。
-
判断题:诗中的“禁烟传烛”暗示着一种温暖的氛围。(对/错)
答案:
- B
- 踏青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更注重夜晚与自然的结合,展现更深的哲理思考。
- 《静夜思》 - 李白:通过月光与思乡之情的结合,展现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长卿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