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烧灯节忆亲》

时间: 2025-01-08 23:22:42

烧灯节,回首记儿时。

梨栗争分欢夜聚,鱼龙曼衍恣春嬉。

快意恃亲慈。

今半老,鬓已减乌丝。

懒看孩童贪戏弄,每逢节序总凝思。

愁写忆亲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烧灯节忆亲
作者: 郑元昭 〔清代〕

烧灯节,回首记儿时。
梨栗争分欢夜聚,
鱼龙曼衍恣春嬉。
快意恃亲慈。
今半老,鬓已减乌丝。
懒看孩童贪戏弄,
每逢节序总凝思。
愁写忆亲词。

白话文翻译

在烧灯节来临之际,我不禁回忆起儿时的情景。那时候,梨和栗子争相在灯下欢聚,鱼龙舞动,尽情享受春天的欢乐。那时的快乐全仰赖亲人的抚慰。如今已是年过半百,鬓发渐渐变白。懒得去看孩童们贪玩嬉闹,每逢节日总是让我沉思,愁苦地想写下对亲人的思念。

注释

  • 烧灯节:又称元宵节,正月十五,古时习俗是赏灯、猜灯谜。
  • 梨栗:指的是梨树和栗树,象征着丰收与欢乐。
  • 鱼龙曼衍:形容舞龙舞鱼的场面,生动活泼。
  • 恃亲慈:依靠亲人的关爱,感受到温暖。
  • 鬓已减乌丝:形容年纪渐长,白发渐多。
  • 懒看孩童贪戏弄:不愿意去关注孩子们的嬉戏,心中有些无奈。
  • 凝思:沉思,回忆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元昭,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810年。其作品多描绘日常生活,关注人情世故,情感细腻,风格温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烧灯节时,诗人借节日之际,回忆儿时的欢乐与亲人的情感,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望江南 烧灯节忆亲》通过对烧灯节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亲人深切的思念。诗中描绘了儿时的灯会盛况,梨栗争分的热闹场面,鱼龙舞动的欢快场面,生动地再现了节日的快乐。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感到鬓发已白,难以再如昔日那样轻松愉悦。尽管如此,每逢佳节,心中的思念却愈发明显,愁苦的情感涌现,令人感同身受。

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欢愉的回忆,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但又因时光的流逝而心生愁苦,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整首诗情真意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烧灯节,回首记儿时:开篇点明场景,表达对儿时的怀念。
  • 梨栗争分欢夜聚:描绘欢聚的热闹场景,象征着丰收与幸福。
  • 鱼龙曼衍恣春嬉: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欢快氛围。
  • 快意恃亲慈:强调亲情的重要性,是快乐的源泉。
  • 今半老,鬓已减乌丝:反映出诗人的老去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懒看孩童贪戏弄:表达对当下孩子们玩乐的无奈与冷漠。
  • 每逢节序总凝思:无论何时,节日都勾起深切的思念。
  • 愁写忆亲词:最终反映出内心的愁苦与对亲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节日的欢乐与亲情的温暖进行对比。
  • 拟人:通过“鱼龙曼衍”来生动展现节日的欢快场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好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童年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对亲情的思念,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烧灯节:象征着团圆与欢乐的节日。
  • 梨栗:代表着丰收与幸福的象征。
  • 鱼龙: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快气氛。
  • 鬓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老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烧灯节又称为哪个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元宵节
    D. 端午节

  2. 诗人感慨自己“鬓已减乌丝”,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年轻
    D. 健康

  3. “鱼龙曼衍恣春嬉”中“曼衍”意味着什么?
    A. 速度快
    B. 动作柔和
    C. 活动频繁
    D. 孤独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望江南 烧灯节忆亲》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展现了对亲情与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强调孤独与思乡之情,而郑元昭则是在节日的欢快中夹杂着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元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