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

时间: 2025-01-19 22:42:44

曲直郊原树,风中寒色来。

枝交夸父杖,意尽仲文槐。

漏日穿斜影,封霜滑破苔。

秋前摇落意,年长倍添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林
作者:冯班 〔清代〕

曲直郊原树,风中寒色来。
枝交夸父杖,意尽仲文槐。
漏日穿斜影,封霜滑破苔。
秋前摇落意,年长倍添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郊外树林的景象,树木在风中显得寒冷。树枝交错,仿佛夸父的杖,意境似乎已经超越了仲文的槐树。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斜影,霜冻覆盖着滑腻的苔藓。临近秋天,树叶摇落,内心的惆怅也愈加显得沉重。

注释:

  • 曲直郊原树:指曲折和直立的树木,表现出树林的多样性。
  • 寒色:形容树木在寒风中显露出的颜色,带有萧瑟之意。
  • 夸父杖:夸父追日的传说中,夸父手持的杖,象征追求与理想。
  • 仲文槐:仲文指的是汉代的文学家,槐树常被用来象征文人雅士。
  • 漏日穿斜影:阳光透过树枝,形成倾斜的影子。
  • 封霜滑破苔:霜冻覆盖在苔藓上,显示出秋冬的寒冷。
  • 摇落意: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带有伤感情绪。
  • 年长倍添哀: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到的悲哀愈加深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多体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冬交替的时节,正是自然景物变化的时刻,诗人通过对寒林的描绘,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迁及个人内心的孤独和伤感。

诗歌鉴赏:

《寒林》采用了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冬季节的独特感悟。诗的开头通过对郊原树木的描写,传达了寒冷的气氛,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撩人的寒风和萧瑟的树影。紧接着提到“夸父杖”和“仲文槐”,这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引喻,也增添了诗意的厚度,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和文学的追求。

中间两句“漏日穿斜影,封霜滑破苔”则用光影和霜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生动地描绘出秋冬交替时的阴冷与孤寂,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中不可逆转的流逝。最后以“秋前摇落意,年长倍添哀”收尾,更是直白地表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交织成一幅充满感伤的画面。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出色,诗人通过自然景物隐喻人生,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清淡而又深沉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直郊原树:描绘郊野的树木,形态各异,给人以视觉冲击。
  2. 风中寒色来:树木在寒风中显得萧瑟,渲染出冷清的氛围。
  3. 枝交夸父杖:树枝交错,像是古代英雄夸父的杖,象征追求理想的坚持。
  4. 意尽仲文槐:提到仲文的槐树,暗示文学追求的终结。
  5. 漏日穿斜影:阳光透过树影,创造出斜影的美感。
  6. 封霜滑破苔:霜冻覆盖在苔藓上,映衬出严酷的冬季。
  7. 秋前摇落意:秋天来临,树叶纷纷飘落,感伤加重。
  8. 年长倍添哀: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愈感悲哀,更加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夸父杖”比喻追求理想的坚定。
  • 拟人:树木在风中摇动,仿佛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给人以和谐之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秋冬季节所带来的孤独与凄凉,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情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林:象征孤独与萧瑟。
  •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
  • 秋前摇落:暗示生命的结束与感伤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流逝与感伤
    c) 春天的希望

  2. “漏日穿斜影”中的“漏日”是什么意思?
    a) 阳光透过树木的缝隙
    b) 日落的时间
    c) 日出时的阳光

  3. “年长倍添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忧虑

答案:

  1. b) 生命的流逝与感伤
  2. a) 阳光透过树木的缝隙
  3.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孤独。
  • 《静夜思》(李白):描绘了在寂静夜晚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寒林》与《秋夕》:两首诗都涉及秋天的景象与情感,前者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