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诗》

时间: 2025-01-01 17:53:41

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蜀公挽诗 李廌 〔宋代〕

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

白话文翻译:

早年便接近青云,英名传遍四方。 胸怀天下珍宝,独自让位于月亮之枝。 既然已经登上龙坡,都能观看到进入凤凰池的景象。 为何在清静的禁地,却在光明时代卧病不起。

注释:

  • 蚤岁:早年。
  • 青云:比喻高位或显达。
  • 英声:英名,美好的名声。
  • 四海:指全国各地。
  • 怀天下宝:比喻胸怀大志或才能。
  • 月中枝:比喻高洁或超群。
  • 登龙坂:比喻升官或取得高位。
  • 咸观:都能看到。
  • 入凤池:比喻进入朝廷或权力中心。
  • 清禁:指清静的禁地,即朝廷。
  • 偃蹇:困顿,不顺。
  • 卧明时:在光明时代卧病或不得志。

诗词背景:

李廌是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仕途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这首《范蜀公挽诗》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名叫范蜀公的人物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范蜀公早年显达、晚年不得志的同情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范蜀公一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从显达到困顿的悲剧人物形象。首两句赞扬了范蜀公早年的显赫名声和远大志向,中间两句描绘了他仕途的高峰和朝廷的荣耀。最后两句则转折,表达了对他晚年困顿的同情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范蜀公一生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蚤岁青云近”,用“青云”比喻高位,表达了范蜀公早年的显达。
  • 次句“英声四海驰”,用“英声”形容范蜀公的名声,表达了他在全国各地都有美好的名声。
  • 第三句“能怀天下宝”,用“天下宝”比喻范蜀公的才能和大志。
  • 第四句“独让月中枝”,用“月中枝”比喻高洁或超群,表达了范蜀公的谦让和高洁。
  • 第五句“既已登龙坂”,用“登龙坂”比喻升官或取得高位。
  • 第六句“咸观入凤池”,用“入凤池”比喻进入朝廷或权力中心。
  • 最后两句“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用“清禁”指朝廷,表达了范蜀公晚年的困顿和不得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云”、“月中枝”、“龙坂”、“凤池”等,都是比喻手法,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如“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范蜀公一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范蜀公晚年困顿的同情。

意象分析:

  • 青云:比喻高位或显达。
  • 月中枝:比喻高洁或超群。
  • 龙坂:比喻升官或取得高位。
  • 凤池:比喻进入朝廷或权力中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蚤岁青云近”中的“青云”比喻什么? A. 高位 B. 低谷 C. 平凡 D. 困境

  2. 诗中“独让月中枝”中的“月中枝”比喻什么? A. 高洁 B. 低俗 C. 平凡 D. 困境

  3. 诗中“既已登龙坂”中的“龙坂”比喻什么? A. 升官 B. 降职 C. 平凡 D. 困境

  4. 诗中“咸观入凤池”中的“凤池”比喻什么? A. 朝廷 B. 民间 C. 平凡 D. 困境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王安石《登飞来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李廌的《范蜀公挽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李廌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李廌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李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