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具茨诸山始达嵩少》
时间: 2025-01-17 09:5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具茨诸山始达嵩少 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幂上国,秀色连楚薮。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
白话文翻译:
当我初次越过千峰时,每一座山峰都各自展现出它们的美丽。 直到我到达嵩山之前,才意识到其他山峰的平庸。 依靠这嵩山一柱的力量,天地都敢于分割。 四方的山脉既张开又收缩,大地依托于这高厚的山体。 美丽的云彩覆盖着上国,秀丽的景色连接着楚地的湖泊。 其他山峰没有耸立的峭壁,与嵩山相比,真的只是小土丘。 原本应该更加突出,何止是超越八九成。 我自身如同草木一般,却想要独占这美景。 超越了同类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是随意地赠送给溪边的老人。
注释:
- 具茨诸山:指具茨山及其周边的山脉。
- 嵩少:指嵩山,少室山。
- 千峰各呈秀:形容众多山峰各自展现出美丽。
- 抵兹嵩高前:到达嵩山之前。
- 恃此一柱力:依靠嵩山这一支柱的力量。
- 天地敢分剖:天地都敢于分割,形容嵩山的雄伟。
- 四维既张弛:四方的山脉既张开又收缩。
- 穹壤托高厚:大地依托于这高厚的山体。
- 卿云幂上国:美丽的云彩覆盖着上国。
- 秀色连楚薮:秀丽的景色连接着楚地的湖泊。
- 配此真培塿:与嵩山相比,真的只是小土丘。
- 固将倍十百:原本应该更加突出。
- 何止吞八九:何止是超越八九成。
- 余身一草木:我自身如同草木一般。
- 乃欲擅去取:却想要独占这美景。
- 出类复何言:超越了同类还有什么可说的。
- 聊贻涧滨叟:只是随意地赠送给溪边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方叔,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游览具茨山和嵩山时的作品,通过对比众山与嵩山,表达了对嵩山雄伟壮丽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廌在游览具茨山和嵩山时所作,通过对众山与嵩山的对比,表达了对嵩山雄伟壮丽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具茨山和嵩山的对比,展现了嵩山的雄伟壮丽。诗中,“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描绘了众多山峰的美丽,但“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则突出了嵩山的非凡。诗人用“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来形容嵩山的雄伟,表达了对嵩山的敬畏之情。后文通过“卿云幂上国,秀色连楚薮”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嵩山周围的美景,以及嵩山在众多山峰中的突出地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诗人初次越过众多山峰时,每一座山峰都展现出它们的美丽。
-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直到诗人到达嵩山之前,才意识到其他山峰的平庸。
-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依靠嵩山这一支柱的力量,天地都敢于分割。
-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四方的山脉既张开又收缩,大地依托于这高厚的山体。
- “卿云幂上国,秀色连楚薮”:美丽的云彩覆盖着上国,秀丽的景色连接着楚地的湖泊。
-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其他山峰没有耸立的峭壁,与嵩山相比,真的只是小土丘。
-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原本应该更加突出,何止是超越八九成。
-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我自身如同草木一般,却想要独占这美景。
-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超越了同类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是随意地赠送给溪边的老人。
修辞手法:
- 比喻:“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中,将嵩山比喻为支撑天地的柱子。
- 拟人:“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中,将山脉拟人化,形容其张开又收缩。
- 对仗:“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与“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形成对仗,突出嵩山的非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嵩山雄伟壮丽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比众山与嵩山,诗人表达了对嵩山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众多山峰的美丽。
- 嵩高:嵩山的雄伟。
- 一柱力:嵩山支撑天地的力量。
- 四维:四方的山脉。
- 卿云:美丽的云彩。
- 秀色:秀丽的景色。
- 培塿:小土丘,比喻其他山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形容的是哪座山? A. 具茨山 B. 嵩山 C. 其他山峰 答案:B
-
诗中“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的什么情感? A. 厌恶 B. 敬畏 C. 平淡 答案:B
-
诗中“卿云幂上国,秀色连楚薮”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嵩山的雄伟 B. 众多山峰的美丽 C. 嵩山周围的美景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廌《过具茨诸山始达嵩少》与杜甫《望岳》:两首诗都通过描绘山的雄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但李廌的诗更注重对比,而杜甫的诗更注重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众多古代山水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山水诗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