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党与佛会》
时间: 2025-01-01 15:4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党与佛会》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教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白话文翻译
我十分惋惜苏子瞻(苏轼),他的气概豪放却被天地所局限。他的写作如同万斛的泉水,流传的盛名在历代中显赫。我自以为学问见地独到,想加入欧阳修的门派。可是为何要学习呢,首先与根本论点相违背?或许有些人交往佛教徒,也不必太过惊讶。怎么敢大胆言说,前身的五祖是戒律?眉山的世代积累了善行,老泉也同样英俊卓越。脉络自有渊源,而胚胎又能融汇贯通。只顾诬蔑正大的传承,称之为感受非类的污秽。胡鬼是我的亲人,父母又在哪里?痛哉,痛哉,这怎能不算是大事?本来心中无主,恍惚间向外求索。一个妄想流传至今,狂潮正翻滚。人人谈论轮回,处处流行外族的歌曲。聪明人或许会讥讽,动辄以苏轼为解。愚者不必责怪,应该责怪我们这一代人。
注释
- 苏子瞻:即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号东坡居士。
- 欧阳派:指欧阳修所创立的文学风格和门派。
- 浮屠:指佛教的僧侣。
- 五祖:指佛教中的五位重要祖师,强调戒律的重要性。
- 眉山:指苏轼的故乡,强调地方文化的积累。
- 胡鬼:古代对某些外族的称呼,带有贬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往往反映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思考与批判,尤其对佛教与道教的关系有所探讨。陈著的诗风兼具豪放与深邃,常常在传统文化与自我认知之间进行对话。
创作背景
《吾党与佛会》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对当时社会、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反思与批判之际。诗中对苏轼的惋惜与对欧阳派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人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文学、宗教和文化认同的思考,体现出作者对苏轼的仰慕以及对当时流行文化的不满。诗的开头便提到苏轼的气魄与才华,表现出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逐渐转向对文化传承和自我定位的反思,尤其是对佛教的交往与认同的质疑。
诗中提出“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暗示对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对西方文化冲击的感慨。作者在描绘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外来文化的警惕,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感。最后,通过对愚者与智者的反思,诗人自责于当代文人对文化认同的迷失,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和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惜苏子瞻:表达了对苏轼的惋惜与敬仰。
- 气豪天地隘:指苏轼的才华受到时代的限制。
- 雄文万斛泉:比喻苏轼的文才如同丰富的泉水。
- 盛名表昭代:苏轼的名声在历史中显赫。
- 自负学见道:表示自信于自己的学问和见解。
- 欲涨欧阳派:渴望加入欧阳修的文人圈。
- 胡为所以学:质疑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 先与本论背:学习的内容与根本理念相悖。
- 或者交浮屠:可能与佛教徒交往。
- 聊尔奚足怪:对此不必过于惊讶。
- 何至敢昌言:何以敢于大言不惭。
- 前身五祖戒:提及佛教的戒律。
- 眉山世积善:赞美故乡的善行积累。
- 老泉亦英迈:称赞老泉的卓越。
- 脉络有自来:文化传承自有根源。
- 胚胎乃融会:文化的融汇贯通。
- 顾诬正大传:对正统文化的误解。
- 谓感非类秽:将其称为污秽。
- 胡鬼是吾亲:外族与自己有亲近之感。
- 父与母安在:探讨家庭和文化的根源。
- 痛哉复痛哉:表达内心的悲痛与失落。
- 不教此为大:对此不以为大事。
- 本来中无主:内心本无定主。
- 恍惚求诸外:模糊地向外求索。
- 一妄流到今:妄想流传至今。
- 狂澜正澎湃:狂潮涌动不止。
- 人人说轮回:普遍讨论轮回问题。
- 处处习夷呗:到处流行外族文化。
- 有识或见讥:有识之士或许会讽刺。
- 动以苏为解:以苏轼为解疑之法。
- 愚者不必责:愚者无需被责怪。
- 可责在吾辈:应当责备我们这一代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雄文万斛泉”,将文才比作泉水,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痛哉复痛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多处使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诗的辩证性和思考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苏轼的思考与对文化认同的反思,表达了对当代文人迷失自我、文化认同危机的担忧,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子瞻:象征才华与文化的高峰。
- 浮屠:象征佛教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 胡鬼:象征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 轮回:象征生命的循环与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吾党与佛会》的作者是:
- A. 苏轼
- B. 陈著
- C. 欧阳修
- D. 李白
-
诗中提及的“浮屠”指的是:
- A. 僧侣
- B. 佛教的经典
- C. 道教的神灵
- D. 文人
-
诗中反映了对哪种文化的警惕?
- A. 传统文化
- B. 外来文化
- C. 道教文化
- D. 宗教文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具有豪放与感伤的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怀,体现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自我定位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