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时间: 2024-10-12 22:33:5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遡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
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於叶,我愧满襟皆是尘。
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追溯着绣帜的流光,站在洞庭湖的岸边,
如同噩梦般重逢,却未能识破真实的面目。
没有想到年华已逝,竟然从岭南到海边,
承接着华武之气,似乎要与星辰相接。
您放下繁重的印章比树叶还轻,我却感到满怀尘埃。
从此您将前往朝堂为国医治,留我在此怀念旧友。
注释:
- 遡风:逆风而行,追溯。
- 绣节:绣制的旗帜,这里指代士人的气概。
- 洞庭滨:指洞庭湖的边缘。
- 作噩:如同噩梦般的遭遇。
- 颓龄:衰败的年纪。
- 华武:华丽而有力量的气概或风范。
- 庙堂:指朝廷。
- 遗陈人:留下旧友。
典故解析:
“华武”指的是历史上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气质,诗中可能隐含对前辈的敬仰。“庙堂”则常用以指代执政者或朝廷,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明仲,号思翁,南宋诗人,初为士人,后因政治动荡,生活多艰,诗风多表现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朋友董矩堂赴朝廷任职之际,诗人以诗送别,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祝愿与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首句“遡风绣节洞庭滨”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设置了一个恬静而幽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着,诗人表达对重逢的复杂情感,既有欢喜,又有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感慨。诗中“公捐累印轻於叶”一句,既是对董矩堂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自愧与惆怅,显示出对友人仕途的祝福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全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庙堂医国”,不仅展现了董矩堂的前程,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诗人在送别之际,既希望朋友能够施展才华,服务国家,又隐含对自身处境的忧虑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情感层次丰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遡风绣节洞庭滨:逆风而行,追溯绣帜,展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作噩重逢未识真:重逢如梦,未能识破真实,表达对友人变迁的感慨。
- 不谓颓龄来岭海:意外地年华已逝,表达时光流逝的无奈。
- 乃承华武接星辰:承接着英雄气概,展现对友人志向的赞美。
- 公捐累印轻於叶:朋友放下重任,展现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 我愧满襟皆是尘:自愧不如,满怀尘埃,流露出诗人的自卑与惭愧。
- 从此庙堂医国去:朋友将去朝堂,表达对朋友未来的期待。
- 好留肘后遗陈人:希望能留住对友人的怀念,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公捐累印轻於叶”,比喻放下责任的轻松。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洞庭湖象征着友谊与思念。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送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董矩堂的祝福与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展现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象征自然之美与友谊的深厚。
- 绣节: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庙堂:象征权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 A. 太湖
B. 洞庭湖
C. 巢湖 -
诗中“公捐累印轻於叶”中的“公”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董矩堂
C. 朋友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主要是:
A. 愤怒
B. 祝福与怀念
C. 忘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李白》: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壮志与远方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与李曾伯的送别之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欣赏与解读》
- 李曾伯生平与作品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