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阃宴交代贾尚书乐语口号》

时间: 2025-01-19 19:45:29

底事元戎辍上流,扬州势更重荆州。

要酬棠笏中原志,坐释枫宸北雇忧。

白羽一挥新玉帐,朱帘半卷旧红楼。

此行整顿乾坤了,公衮莱衣正黑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阃宴交代贾尚书乐语口号
底事元戎辍上流,
扬州势更重荆州。
要酬棠笏中原志,
坐释枫宸北雇忧。
白羽一挥新玉帐,
朱帘半卷旧红楼。
此行整顿乾坤了,
公衮莱衣正黑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与贾尚书的聚会,诗人感慨元戎不再出征,扬州的地位比荆州更加重要。诗人希望能实现中原的理想,放下北方征战的忧虑。挥舞着白羽扇,坐在新搭建的帐篷里,旧的红楼已经半卷。此行是为了整顿天下,公衮的衣服是黑色的,显得庄重。

注释

  • 元戎:指将领,元戎辍上流指不再出征。
  • 棠笏:古代官员的象征,表明朝廷的权威。
  • 枫宸: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意象,含有冷清和忧愁之意。
  • 白羽:白色的羽扇,象征文人的风雅与从容。
  • 公衮:古代官服,表示身份的庄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诗词流派著称,常常关注社会时事及政治变迁,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国家动荡、地方割据的时代,作者通过聚会的场景,表达了对政治局势的担忧与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聚会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开头提到元戎辍上流,表现出对军事局势的忧虑,随着历史的发展,扬州的地位逐渐上升,而荆州则显得更加沉重和复杂。诗人希望能酬中原志,暗示着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通过白羽扇与朱帘的描写,展现了隐逸文人的生活情态与风雅气质,同时也暗示了对于旧时代的留恋。在最后一句中,整顿乾坤的理想显得尤为强烈,公衮莱衣的细节更是突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底事元戎辍上流:质疑为何将领不再出征,暗含对国家的忧虑。
    • 扬州势更重荆州:扬州的地位上升,荆州的困境加重,反映出地方权力斗争。
    • 要酬棠笏中原志:希望实现对中原的理想,表明诗人的报国情怀。
    • 坐释枫宸北雇忧:放下北方的忧虑,表示对和平的渴望。
    • 白羽一挥新玉帐:挥动白羽扇,表示悠然自得的生活。
    • 朱帘半卷旧红楼:旧居的半卷,暗示着历史的沉重与流逝。
    • 此行整顿乾坤了:此行的目的在于整顿天下,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公衮莱衣正黑头:正式的装束,显示出诗人对身份的认同与责任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白羽与朱帘分别象征着文人的气质与历史的沧桑。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白羽:象征文人的风雅与从容,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 朱帘:代表着旧时光的记忆,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 公衮莱衣:象征身份的庄重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戎”指的是: A. 文人
    B. 将领
    C. 诗人

  2. “扬州势更重荆州”说明了什么? A. 两地的地位相同
    B. 扬州逐渐超越了荆州
    C. 荆州更为重要

  3. 诗中“白羽一挥”象征: A. 战斗的号角
    B. 文人的闲适
    C. 忧国忧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曾伯的作品均关注国家命运,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直接的政治批判,而李曾伯则通过聚会的隐喻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李曾伯传记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