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过清和候,凄然感旅怀。
新蛩吟古砌,落叶满前阶。
榴火春仍驻,槐屯午自佳。
凭诗记风土,归以语朋侪。
白话文翻译:
刚过清和时节,心中感到一丝凄凉,触动了我的旅愁。
新鸣的蟋蟀在古老的台阶上吟唱,落叶满布前面的台阶。
石榴花的火红色仍在春天中留存,槐树在夏日的阳光下格外美好。
我凭着这首诗记录下风土人情,回去后又可以与朋友们分享。
注释:
- 清和候:指清和的季节,通常是春末夏初之时。
- 凄然:凄凉的样子,心情悲伤。
- 旅怀: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新蛩:新鸣的蟋蟀,象征夏天的到来。
- 古砌:古老的石阶。
- 榴火:形容石榴花的鲜红色,火一般的艳丽。
- 槐屯:槐树聚集,形容槐树的茂盛。
- 凭诗:凭借诗歌,借助诗句。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榴火春仍驻”与“槐屯午自佳”的描写,隐含了对春夏交替时节的感慨,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深邃表达。李曾伯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融入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于初夏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夏交替之际的自然景象,因而产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首夏而有秋意》是李曾伯在初夏时节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开篇“才过清和候,凄然感旅怀”,诗人通过“清和”这一季节节点,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接下来的描写中,蟋蟀的鸣叫和落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生机勃勃的夏季,即将到来的生气勃勃;另一方面却又在“落叶满前阶”的意象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榴火春仍驻,槐屯午自佳”则进一步展现了夏日阳光下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对石榴花和槐树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夏日美好的向往。而最后一句“凭诗记风土,归以语朋侪”则表明了诗人将这些自然景象与情感记录下来,期待与朋友分享,体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向往与珍视。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过清和候:刚刚过了清和这个时节,暗示时光的流逝。
- 凄然感旅怀:感受到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
- 新蛩吟古砌:新鸣的蟋蟀在古老的石阶上吟唱,展现了夏天的声音。
- 落叶满前阶:落叶满布在台阶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榴火春仍驻:石榴花的艳丽依然留存,表现自然的美。
- 槐屯午自佳:槐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好,象征生机与繁荣。
- 凭诗记风土:借助诗歌记录下的风土人情。
- 归以语朋侪:回到家中与朋友分享,体现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榴火”用火来比喻石榴花的红色,形象生动。
- 拟人:蟋蟀的吟唱赋予它们一种生命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新蛩吟古砌,落叶满前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初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和:象征春末夏初的温和气候,代表生机与希望。
- 新蛩:象征夏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延续。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榴火:象征生命的热烈与美好。
- 槐屯:象征自然的繁盛与生命的旺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哪个季节的感慨?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新蛩吟古砌”中的“新蛩”指的是:
- A) 蟋蟀
- B) 青蛙
- C) 小鸟
- D) 蝉
-
诗中提到的“榴火”象征着:
- A) 生命的热烈
- B) 冷漠的情感
- C) 时光的流逝
- D) 悲伤的回忆
答案:
- B) 夏天
- A) 蟋蟀
- A) 生命的热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夏日叹》 by 陶渊明:对夏日自然的赞美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因旅途而生的情感。
- 《早夏》 by 白居易:也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但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诗宋词鉴赏》